不說別的,就現在的萊茵聯盟,腓特烈也是先王留給魯道夫的大臣之一,對萊茵聯盟有什么想法前必須考慮韋森大公有什么想法。
目前發生在北方的“北海戰爭”就是如此,韋森公國的軍隊一到漢馬城,斯維里埃王國馬上宣布自己只針對丹瑪王國,無意染指萊茵聯盟。
弗朗西斯科不認為腓特烈和魯道夫兩人能和平相處,以后必然有一個退場。
腓特烈繼續說:“我設計的這個政府結構最大的特點就是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規定了大公與各部門之間的權力邊界。”
“權力是一塊蛋糕,它就這么大,與其爭來搶去,不如明確分好蛋糕。”
“我將行政、法律和軍隊徹底分割成三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
“行政部門各管一家互不統屬,軍隊中的指揮權、人事權和后勤分開,法律系統中的法院和檢察院分開,立法權會在適當的時候剝離。”
“各部門像是散開的纜繩,在我的手上擰成一股。”
弗朗西斯科身軀一震,好像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國家之中王權與地方政權之間的爭斗你來我往,貫穿整個歷史。
分化權力的方法很多人用,但是權力邊界很模糊,朝令夕改很常見,沒少因為權力重疊發生超出控制的沖突。
如果以法律形式將國家權力明文劃分,應該可以和地方貴族達成協議,進行明碼標價的利益交換。
撒丁王國有地方議會分享權力的傳統,而且國內北方富庶地區的政治勢力獨立性強,所以弗朗西斯科才會這么想,換其它國家的國王只會搖頭。
讓地方大貴族入駐國家權力中樞看似分薄了王權,但經過利益交換,王權亦得以下沉。
其中的利弊一時間難以權衡,需要深入思考和無數次相互扯皮。
弗朗西斯科仔細詢問了韋森公國政府各部門的權力劃分,腓特烈做了較為詳細的解答。
這些不是什么機密,每年公職人員考試時都會出版一本政府部門簡介,讓考生可以有目的的去報名。
這玩意還賣得不便宜,反正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弗朗西斯科思考一會后提出讓太子去韋森公國考察,腓特烈同意了。
撒丁王國的政局和韋森公國有著天壤之別,自然不可能照抄,主要是參考他們的思路。
接下來是造船廠問題。
利古里亞公國想請腓特烈將造船廠建在他們那里,腓特烈婉拒了,只答應建立一家依靠當地和南方海運鐵礦石的煉鐵廠。
造船廠的影響太大,還是建在王室領地。
地方也選好了,就在帝佰利城西南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處東西約4公里長、南北3約公里寬的土地,這塊土地西面是大海,另外三面是河流。
從經濟效益上說這地方確實沒有靠近木材生產地的利古里亞公國好,但從政治層面考慮,還是離國王近些好。
弗朗西斯科同意下來,于是將那塊土地冊封給腓特烈。
只是那地方澆灌方便,上面種滿了紅茄,被人稱為“紅茄島”。
按傳統,腓特烈在撒丁王國應該被稱為紅茄男爵。
腓特烈已經不想說什么了,隨意吧,現在已經有人說他的紅底黃色雙頭鷹紋章是紅茄、金瓜和伊麗莎白薯的顏色了。
冊封儀式辦得很隆重,米蘭公國、杜林公國、利古里亞公國、翡冷翠、黃金城、威尼斯城和柑橘島的全權使臣全部出席。
儀式后有簽署了一份《韋森堡城——帝佰利城鐵路建設備忘錄》,腓特烈畫的大餅都是建立在這條鐵路開通之上,各方都愿意購買建設鐵路所用的債券。
這下子威尼斯城的全權使臣坐不住了,但腓特烈回到行宮后馬上在圣城送來的修女們協助下齋戒沐浴,在八月三十日禮拜日到圣城參加了教皇瓦倫丁親自主持的儀式,并在光明大教堂中祈禱五天。
這些天里,腓特烈簽出售特殊債券的合同簽得手都有點酸了。
他知道這幫穿著神袍的肥羊們有錢,但沒想到會這么有錢,總共賣出近四百萬枚奧雷金幣的債券。
至此,鐵路資金無礙,從神官的手里摳出一大筆錢,撒丁王國和光明教會的事情算是辦完了。
接下來該做的,該是去看看聯合水果公司的事情了。
腓特烈在從韋森堡城出發前就給聯合水果公司發了電報,一路上沒再隱藏行蹤,相信他們早就知道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