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有輕重緩急,不急,不急。”
“等漢馬城和鹿港的造船廠建好,生產出足夠多的軍艦和貨船,我們就能去南邊找黃金了。”
腓特烈好不容易安撫好瑪利亞和蘇珊。
上百噸黃金足以讓人瘋狂,消息在韋森公國高層流傳,不少人明里暗里向腓特烈打聽何時動手。
留守韋森公國的第2師和新組建的第4師開始摩拳擦掌,爭奪從金礦里長出來的資格。
腓特烈不得不在最高部長會議上再三強調,此事急不得。
目前韋森公國的海上力量主要用于內海對西線兵團的后勤運輸,騰不出手。
而且飛翔的郁金香號在改成螺旋槳驅動后龍骨因為受力而出了點問題,準備回來大修,甚至可能退役。
目前海船將以500噸鋼鐵龍骨木殼船為發展方向,專攻一個型號,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貨船、客船和軍艦。
技術底蘊不足,只能不斷試錯和改進。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發行紙幣緩解貴金屬缺乏,以及布置圖謀波希米亞地區。
喬凡尼現在兼任韋森銀行行長和萊茵聯盟郵政部副大臣,一半時間在管理韋森銀行,另一半時間借助萊茵聯盟郵政系統將韋森銀行的觸角伸向四面八方。
腓特烈要發行紙幣,首先要和他達成共識,否則執行上出問題就糟糕了。
喬凡尼聽了腓特烈的關于發行紙幣的計劃后點頭說:“現在不只是大宗交易,就連市民間的小額交易也開始減少了金屬貨幣的使用。”
“大宗交易用不記名匯票,小額交易甚至使用郵票。”
腓特烈可以理解,金屬貨幣過于沉重,更別說,在他穿越的時候連紙幣都不帶了,口袋里踹臺手機就行,只有紅白事包紅包和過年給晚輩發紅包才用上紙幣。
目前腓特烈最頭疼的是發行紙幣是采取金幣本位制還是采取金塊本位制。
雖然同是金本位制,但金幣本位制和金塊本位制還是有差異。
金幣本位制下,金幣依舊依法流通,紙幣作為輔幣與金幣同時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兌換為金幣。
這么做保證了紙幣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相一致,國內價值與國際價值相一致,有利于人們接受紙幣,有利于國內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金塊本位制則是國內不再流通金幣,只發行與一定含金量掛鉤的紙幣,紙幣兌換金塊有最低數額的限制,例如一次最低只能兌換10公斤黃金。
金塊本位制可以“節約黃金”,在保證紙幣與黃金掛鉤的情況下避免儲備黃金大量外流,還可以解決金幣自然磨損與惡意磨損所帶來的消耗。
站在國家層面,腓特烈是贊同金塊本位制,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管控國內的黃金流通,緩解黃金供應壓力。
但喬凡尼站在使用者層面上考慮,突然廢除金幣以紙幣代替會造成經濟上的動蕩,搞不好會出事。
有時候解決政治問題就是各方相互妥協的過程,這個問題上只能各退一步。
最后腓特烈和喬凡尼討論后決定,原則上先推行金幣本位制,接下來依據反映的情況逐步調整為金塊本位制。
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現在用作貨幣的貴金屬有金銀銅三種,相互之間的匯率是動態的。
那么相對應的紙幣是只使用黃金,還是不同的金屬貨幣對應不同的紙幣,紙幣之間的匯聚也隨時變動。
喬凡尼思考一番后說:“我認為只按黃金兌換是最好的,紙幣的生命是信用,在初期若經常發生變動,會降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