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別的地方的神父不會有這么一問,但阿布斯神父是橡樹城神學院出來的。
如今萊茵大教區的神學發展出新的宗派,主打一個背靠大樹好乘涼,而不是激進宗派那樣和世俗統治者爭權奪利。
基礎理論很簡單,當地經濟發展好了,信徒們才能捐更多的錢,甚至還有神父鼓動當地領主搞點工商業,給拖拉機開光都已經有既定流程了。
阿布斯神父要在這里開拓進取,自然要依附韋森公國,做好配合。
腓特烈對此早有準備,說道:“你就和平時一樣傳教,試著開一所教會學校。”
“平日里不要涉及政治上的事,不要卷入爛泥潭。”
阿布斯神父在筆記本上把這兩條記錄下來。
腓特烈最后畫大餅:“這里的事我會給維克托樞機主教發一封電報,建議由你來全權主持,具體工作你們自己討論。”
阿布斯神父吃了一顆定心丸。
他最擔心就是自己做出成績后圣城那邊會派人來摘果子,這種事情多去了。
如今腓特烈在教會中有很大的發言權,而且與萊茵大教區一體,有他做靠山不用擔心會被人摘果子。
兩人聊了一會,阿布斯神父突然用高盧語低聲說:“大人,我覺得卡馬拉?有些不對勁。”
“他的有野心,這不奇怪,但我和科魯羅搶了他的風頭,他似乎有些不高興。”
腓特烈微微點了點頭,說道:“我會在據點留些人。”
“你們接下來的任務是掌握這里的語言和風俗,減少對他的依賴。”
他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以前沒得選,只有依靠卡馬拉?。
現在阿布斯神父意外打開局面,選擇多了,那就不必吊死在一棵樹上。
工程上的事故以預防為主,政治上何嘗不是如此。
海外難以直接管理,軍事力量投入困難,為了穩妥得從多方面考慮。
腓特烈對南方的貿易傾注了大量心血。
他判斷北方大陸以后會發生大規模戰爭,商業貿易會受到巨大影響,說不定像波希米亞地區那樣被打爛,市場購買力極度虛弱,商品賣不出去。
到了那個時候,南方大陸就是韋森公國經濟上的救生圈,不停輸送物資的倉庫。
這些事情需要全方位考慮,客觀上讓人頭疼。
夜晚,腓特烈躺在床上,蘇珊為他按摩太陽穴。
頭疼稍有緩解,麗璐從電報房拿來韋森公國的電報。
有些事情手下可以解決,有些需要匯報,至少要回個“閱”。
蘇珊輕聲問道:“沒有什么大事吧?”
腓特烈閉上眼睛說:“鹿港周邊地質不適合建鋼鐵廠,地基太軟承受不住煉鐵爐的重量。”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韋森公國的煤鐵礦需要在北海海運,在海邊建鋼鐵廠能節省很多運費。
既然鹿港不行,那就只能找別的地方了。
于是有人在漢馬城喝著啤酒吹牛的時候,一單富貴突然落在頭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