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分庖廚做了暖鍋,跟現代的火鍋差不多。
紅泥小火爐里放著炭,陶鍋里的湯汁呈奶白狀,是用魚頭魚骨黨參紅棗等物熬制而成。
桌案上擺放著烏魚片,薄如紙翼,還有各色配菜,林林總總有十多種。
周瑾行飲食偏清淡,蘸料用清醬蔥花即可。
溫顏自行搭配,口味較重。
烏魚片只需須臾就能涮燙好,采青在一旁給她布菜。
他們吃著吃著話題不知怎么的扯到了豬肉上。
現代豬肉算得上人們的主要肉類供應,雞鴨鵝魚牛羊肉算是輔助。
但這里不行。
耕牛不能私自宰殺,會坐牢。
平民極少能食用牛肉。
豬肉沒有閹過,腥騷味兒重,作為一名穿越人士,溫顏一本正經給莊子的劉管事提出這茬兒,說豬崽可在幼時去勢。
話說公畜閹割術已經流傳上千年,劉管事倒也不陌生,民間也有專門劁牲畜的匠人。
只不過莊子里還沒劁過豬,溫顏說道“除了種豬外,不論公母,皆可去勢。
“此舉有三益,其一利于增膘。
“正常的豬在生長成熟后會有繁衍本能,在這個時候豬是不會再繼續增膘的,因為它們的精力都用到了繁衍上。
“其二去勢可以降低豬本身的腥騷味,這個跟閹羊同理。
“其三便于管理,繁衍期的豬性情暴躁,去勢后性情則溫順許多,關在圈里不會打斗逃跑。”
她的表情嚴肅,論起劁豬話題說得頭頭是道,聽得周瑾行蛋疼。
黃內侍更是無法直視。
任何男人都沒法直視被閹割的恐懼。
溫顏對豬肉的執著他們是無法理解的,有時候只有充滿油脂的豬肉入口,才能徹底解饞,特別是烤肉的滋味,必須滋滋作響,焦香撲鼻。
恨的是這里的豬肉腥騷味委實太沖。
溫顏決定去改變它,非劁不可,就從皇莊里養的豬開始。
周瑾行眼角抽了抽,皺眉道“淑妃何故跟一頭豬過不去”
溫顏“那是因為陛下甚少食用。”又忽悠他道,“劁豬的口感跟炮豚差不多。”
周瑾行半信半疑。
炮豚需要用到的是小豬崽,那時還未發育完全,腥騷味自然輕得多。
如果劁豬能達到那個口感,接受度似乎也還行。
一旁伺候的仆人們不禁被他們討論的話題震住了,居然在飯桌上討論閹豬。
也不知道黃內侍是什么心情。
更不知道周瑾行是什么心情。
不會覺得覺蛋疼
這不,溫顏顯然上了心,午休后特地去皇莊的豬圈轉了轉。
采青無比嫌棄,說道“娘娘何故到這腌臜地來,味兒太沖了,熏得人作嘔。”
溫顏“你可別小瞧豬,它可愛干凈了。”
采青挺無語。
莊子里的豬圈有好幾個,養著三十幾頭,飼養的豬通常都是供應下人奴婢們食用,是一對夫妻在管理。
溫顏過去時他們正在做青貯飼料,用于過冬使用。
姓張的婦人見主仆過來,忙停頓手上活計,迎上前行禮道“民婦請淑妃娘娘安。”
溫顏好奇問道“張娘子這是在做什么呢”
張氏應道“給牲畜做過冬用的草料。”
溫顏問起豬圈里的情況。
張氏頗覺好奇。
一個官家嬌養的娘子居然也會過問老百姓的普通日常,很是意外。
當即同她講豬圈里養的豬仔。
有兩頭母豬,每年都會配兩次種,莊子里豬肉的供應幾乎靠那兩頭母豬源小豬崽。
張氏夫妻專門打理豬圈日常,他們還養著一兒一女,是普通的良籍百姓。
溫顏看到豬圈里的一頭母豬已經揣了崽,張氏告訴她,說入冬的時候就會生產,平時都是她在照看。
說起養豬的話題,張氏頭頭是道,很有經驗。
溫顏同她道“待這胎落地后,便請匠人來給小豬崽去勢,不論公母皆要去勢,日后豬崽才肥壯,且腥騷味輕。”
張氏愣了愣,“娘娘的意思是,跟閹羊一樣嗎”
溫顏點頭,“對,劁豬。”又道,“今年這窩豬崽全都給去勢,宮里頭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