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迎春殿的李嫻妃心里頭七上八下,結果待到正午時分,懸掛的心總算落下。
黃內侍前來傳圣旨,以李嫻妃失德為由將其逐出皇宮,發配到清云寺自省。
李嫻妃面露哀色,實則內心歡喜,畢恭畢敬接了圣旨。
翌日一早她就以罪人之軀離宮前往清云寺,行至崇陽門時,采青前來相送。
她使給內侍錢銀,尋得同李嫻妃單獨說話的機會。
二人到轉角處,采青小聲道“我家主子說了,娘娘去了清云寺萬事都要忍耐著,待風頭過了,日后再想法子替你脫身。”
李嫻妃點頭,“我明白。”
采青把溫顏給她準備好的平安符送上,“這是主子給娘娘求的平安符,可管用了,娘娘一定要帶上,切莫弄丟了。”
李嫻妃倍感窩心,接下了平安符。
采青又送上一包錢銀,“主子說此去清云寺沿途需得多加打點著,娘娘孤身一人,定要萬般小心。
“待晚些時候,溫府會送信到李家老宅,讓陳伯去看望娘娘。
“后面的路,等風頭避過之后再從長計議,日后一旦娘娘脫身,便和陳伯等忠仆遠離是非之地,隱姓埋名謀求生存。”
李嫻妃倒也沒有推卻那包錢銀,只從袖袋里摸出一塊白玉,說道“這塊玉給你家主子,留個念想。”
采青接過,再次叮囑道“娘娘一定要把平安符護好,主子說它能護你平平安安。”
李嫻妃“我記下了。”
不一會兒內侍催促,李嫻妃這才離去。
采青目送她離開。
李嫻妃脫去一身榮華,像尋常人家的女郎走在紅墻綠瓦的圍城里。
她曾被關了十余年,而今總算獲得自由。
孤身一人走進這天地間,她卻一點都不害怕,反而是難以言喻的興奮。
沒有什么比自由更可貴了。
或許對于許多人來說,錦衣玉食才是人生的極致追求,然而她李君茵所求的卻不過是修籬種菊。
跟著內侍穿過一道道宮門,有很多時候李嫻妃都想回頭看一看。
然而腦中總有那么一道聲音告訴她往前走,莫要回頭。
這是溫顏留給她的話。
往前走,別回頭。
她走了,不論未來會遇到多大的風浪,都會抬頭挺胸去面對。
二十八歲的人生,將再次揚帆啟程。
一切都還來得及。
在李嫻妃脫離牢籠的那天,亦是鄭惠妃的忌日。
兩個一起進宮的女人,她們的都是一樣的,然而命運卻大不相同。
最初的時候她們各自靠智慧從那場宮變中自保下來。
二人無疑是聰明的。
之后李嫻妃仍舊保持清醒頭腦坐看風云,對鄭惠妃掌六宮之權無動于衷。
兩人的命運在這里開始分岔。
鄭惠
妃被榮華權勢迷了眼,想要得更多。
而欲望,則與風險并存。
現在要送她上路的活閻王在時隔數日后踏足永福宮。
鄭惠妃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敗露,卻還抱著僥幸,畢竟她還握著太子。
當時太子被關在偏殿里,兩名內侍守在門口。
正殿這邊大門緊閉,周瑾行端坐在椅子上,黃內侍抱著拂塵站在一旁,神色肅穆。
這些日鄭惠妃備受煎熬,形容憔悴。
她跪在地上,淚眼婆娑道“妾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錯了,竟惹得陛下不顧十余年情分”
周瑾行淡淡打斷道“李嫻妃出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