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截止十二月七號晚九點,吉春同元縣新增2起喪尸病例,全省累計新增23起現在不是一級管控了,怎么又新增呀。”十二月八號晚六點,鄭洪明一邊看著吉春日報一邊皺眉道。
鄭洪明今年三十五歲,原長寧路政公司的一名基層員工。全球大災難后,長寧,通平,松山三市因處于龍古最北部,環境災害嚴重,三市居民在龍古政府安排下開始往龍寧南部,吉春省,長河省等地遷移,這次遷移涉及三千萬人口,被稱為龍古近百年最大的一次人口遷移。
鄭洪明是土生土長的長寧人,按照政策被安置在了吉春省的龍寧新區這是由龍古政府監管,長寧政府建造的安置新區,分龍寧一區二區等二十個區,每個區都有近十萬人口。
這些是政府統一建造的房子,安置居民可以購買租賃,一些符合政策的居民可以申請免費的保障住房。除此,安置居民還享有以前房屋的產權宅基地權等,等三市環境改善了可以遷回去。
鄭洪明在長寧有兩套房子,他去年和業主一起組織了長寧舊址旅行團。三十人包車一起回長寧看了看。他們在回去前還對遷回去抱有希望,但看到長寧現狀后,所有的希望都澆滅了寒風呼嘯,大地成為凍土,樹木死去,樹干上結滿冰霜
以前的長寧冷歸冷,好歹還有一些人氣。現在的長寧從市里到周邊縣里都透著一股死氣沉沉,這才四年,怎么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這里已經斷水斷電,就算留下來也沒辦法生存。咱們市前面是平原,后面是龍北山脈,一些寒流飄過不去,環境要比一些北方國家還要惡劣”一個同行大哥從地理社會等多方面分析長寧變成現在的原因。
大家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只是知道這里不是記憶中的長寧了。
鄭洪明回來后發呆了很長一段時間。
嚴格說,龍寧新區的安置房不錯,吉春政府和居民也沒有排外,但他總有一種心無歸處,格格不入的感覺。他想,這可能就是文化課本里的鄉愁吧。
他以前做路政工作,這里沒有那么多地方修,他參加社區工作后找了份物業工作。
他前段時間會跟其他同事挨家挨戶的量體溫,后來喪尸爆發,很多業主擔心物業人員攜帶病毒,拒絕和物業人員接觸。
物業也擔心員工的安全,因此他們由每日量體溫改成了每周一量,其他時間需要業主錄制帶時間的視頻發到群里,要是有疑似感染者會直接上報疾控中心。
鄭洪明負責他們樓的視頻檢查,可能身居要職,他每天除了工作,剩下的時間都在關注國家新聞。
“同元縣是不是老周小姨家的那個縣”此時鄭洪明說完,妻子王茵從廚房走出來問。
“是,離咱們這里八十公里。”鄭洪明道。
“那邊情況怎么樣了”
“感染的兩個人已經被帶走了,跟他們有接觸的被認為密接,其他人需要重新量體溫。”
“
現在全縣被隔離了”
“差不多,主要道路被封住了,普通居民不讓出家門。”
“唉”王茵不是第一次聽感染者新聞,但這次就離他們八十公里還挺害怕的。
“熬的粥好了。”這時廚房冒氣兒,王茵提醒道。
“你幫我盛一碗。”鄭洪明盯著報紙不動彈。
“你去”王茵直接抽走報紙,他們家分工明確,每次一個人做飯,另一個得負責盛飯洗碗這些瑣事。
“我去就我去”鄭洪明無奈的去廚房盛粥。這是改良稻米煮出來的白粥,味道酸澀,挺難吃的。
王茵就著咸菜吃了兩口,閑聊道“我今天上二手網站上看了看,咱們小區的房子現在報價1200一平。”
“長寧那邊的房子”
“對,還有報價九百的。”
他們在長寧有兩套房子,一套單位房,現在市場價700元平。一套是大災難前買的商品房,他們買的時候8500元平,現在只能賣到1200元平,而且有價無市根本沒人買
大災難后,全球曾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世界各國損失嚴重。龍古在經濟危機期內曾頒布多條降息政策,長寧,通平,松山三地因不適合居住,國家準許三地貸款業主可以暫停房貸。
國家在三市遷移工作中投入了23億元,要不然三市人口也不會順暢的完成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