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高二那年,還發生了一件事。
暑假前夕,了致生帶她去參加gi的國際美術展。老了替她報了名,帶了她的那幅囚夢為牢參加了青少年組的壁畫大展。
這是了了第一次獨立完成一副成熟的參賽作品。
壁畫的背景是彩繪著滿墻歷史的石窟壁畫,一個女孩捧著燭臺,小心地用燭火照亮了這面墻壁。燭光下,是一座高塔,塔身平平無奇,只有塔頂的優曇,過分優雅精致。再結合塔樓兩側的車馬和人流,這畫面像極了婆羅夢境。
它瞬間吸引走了絕大部分的關注,只有少數人才留意到那座高塔的第五層樓里,有一跪坐在蒲團上的女孩,她手里捧著一盞更精致的燭臺,在認真聆聽。
而那扇敞開的窗臺內,女孩的對面也有一束淺淺的燭光,一道修長的身影斜臥在側,投落下來的影子與她的剛剛好交疊在一處,無人能窺測。
可了致生知道,這幅畫面里不僅僅有十三歲時的她,還有一個和她一起留在過去的裴河宴。所以,它才叫囚夢為牢。
這幅畫在壁畫組引起了很熱烈的反響,但并未奪冠。
了致生也沒有去為這個名次做任何的申護和辯解,他保護了了了不欲多說的這份心事,也尊重她想要偷偷露出馬腳的伎倆。
他什么也沒問,只是在了了拿到鼓勵獎的獎杯時,站在臺下瘋狂鼓掌。
這只是她踏出征途的第一步。
但,這不是了了要說的事,她想說的是老了的感情問題。
也是在gi的國際美術展上,了了見到了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心理醫生。
老了和她的淵源得追溯到了了十三歲那年。
心理醫生是研究院下派給在沙塵暴中失聯的壁畫組單位做心理咨詢的。了致生起初嘴硬,說要把人家發展到線下給他鏟沙子做苦力,后來發生了離婚事件,倍感壓力的了致生背著了了去咨詢離婚后怎么帶娃。
秉持著對患者負責的認真態度,心理醫生追蹤了致
生的心理狀態一直追蹤到了了快18歲的這一年。
兩人一見面,都無比熟悉。哪怕在此之前,她倆彼此并不認識。
心理醫生熟知了了每個階段的變化,了了也十分熟悉心理醫生的聲音有很多個夜晚,她都是聽著老了和她打電話睡著的。
剛開始,了了還有些警惕,以為是老了借機試探她對心理醫生的接受度。但慢慢的,了了發現事情并不是這么一個情況。
老了很喜歡這位心理醫生,但在感情上,了了自己都是一張白紙,自然也品不出這兩人到了哪個階段。
不過很明顯,他們只是好朋友。
哪怕老了看著心理醫生時,笑到嘴角都咧開了花,兩人也始終保持著客氣的社交距離和有度的交談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