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社會上,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有期望有要求的,這無可厚非。孩子在享受父母給予的資源和機遇時,也會被剝奪自由或選擇。所有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或錯,而這種交換的機制在每個家庭里顯化的結果也不同。但吟枝,你和了了的情況不同,她是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了,你再像小時候那樣對她,在她看來,這些就是完全不講理的壓迫。人的付出和收獲是成正比的,她一定知道你愛她,但如果你非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她,只會適得其反。你好好想想吧。”
連吟枝從回憶里抽身,端起茶,抿了一口“在我的小時候,父母說的話就像圣旨一樣,是必須遵從的。離經叛道的小孩在那時,是要遭到唾棄的。我從小就很聽話,小到衣服怎么搭配,什么場合戴什么樣的首飾,大到上什么大學考什么專業,全都是聽父母的安排。在他們的安排下,我一路順風順水,除了練舞以外就沒吃過別的苦。”
她放下杯子,看著了了“在別人看來,我家家規森嚴,是家風嚴正的清白人家。很多人都羨慕我,認為我出生在一個很優越的家庭里。”
事實也是如此。
了了幼時每次跟著連吟枝回家看望外婆,都能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迫。外婆對她并不嚴厲,甚至還十分寵溺。可對連吟枝,就十分嚴苛。
“嫁給你爸,是我唯一沒聽我父母,自己做的選擇。而這個選擇,也讓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連吟枝說“你出生后,我就用我父母對我的方式來對待你。我并不覺得這有哪里不對,我也是第一次做母親,我所知道的相處模式也僅限于此。可是你和我不一樣,你不逆來順受,甚至還有很強的反抗精神。我只有對你嚴厲、再嚴厲一些,讓你懼怕我,我才能掌控你。”
了了捏著杯子,沉默不語。
她其實不愛聽連吟枝說這些,她和連吟枝分開了八年,再見時陌生到只能從她保養姣好的面容里尋找昔日的熟悉感。
在了致生充滿愛與尊重的教育里,她深刻地明白連吟枝對待她的方式是不適合她們彼此的。當然,這并非是她一個人造成的,而是她的家庭,她的婚姻,甚至有一半是因為了致生的不作為導致的。
她沒有權利怪任何人。
畢竟,無論在什么時候,被賜予生命,被照養長大,都是值得感恩的。
“你每一次的隱忍和委屈,我都知道。但我總是想著,你長大了就好,你會知道我是在為你好。你會知錯,會與我和解,并體會到
我的良苦用心。可我始終沒能等來,這么多年落下的,還是只有你的埋怨。”連吟枝從了了手中拿過茶杯,重新注滿。倒茶時,她還抽空問了一句“這茶好喝嗎”
前一句和后一句太割裂,了了險些沒反應過來。她點點頭,順從地接過茶杯,慢慢地品。
她知道,這樣平靜和諧的品茶時刻,以后可能都不會再有了。
了了乖順時,眉眼微垂。清透的臉頰少了棱角,看上去很是無辜,像是完全沒有攻擊性的毛絨小貓,讓人忍不住心生憐惜。
連吟枝看著這樣的她,心一軟,什么抱怨、苛責都沒了,只剩下惋惜。
“以后你一個人可以嗎”她最后問道。
了了拿著鑰匙和信封回到了房間,她沒有立刻去找那個箱子。
連吟枝今晚和她說了很多很多,是在回憶,也是在告別。但當了了腦中忽然浮現“告別”這個詞時,她發現她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輕松。
有松了一口氣的感覺,可更多的是無法形容的惆悵。
她很難讓自己在這件事情里沒有負疚感,連吟枝對她的失望是肉眼可見的,即使她決定回到國外,讓她們彼此都回歸本身的生活。可她這種“高抬貴手放你一馬”的舉動里,帶著強烈的遺憾以及對她無聲抗議的妥協和譴責。
這并不是了了的本意。
她只是難以適應連吟枝的專制和強勢,不想重新落入她的掌控,受她支配。
可連吟枝用近乎割席的方式來回答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