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機會再做的事情,如今便由了了接替,將他沒來得及做完的工作資料補錄完整。
年前,了了回到老宅,除舊掃塵。
今年是她獨自過的第三個春節,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她還是好好地準備了一桌菜肴。
樓峋晚上給她打了一通視頻電話,見她頗有閑情逸致地燙了壺小酒,舉杯和她隔空碰了碰“除夕快樂。”
了了配合地抿了一口除夕快樂。”
屋外的爆竹聲,聲聲不絕。
了了擁著毛毯坐在沙發里,仰頭便能從圍墻和屋檐的夾角處看到四鄰燃放的煙花。她欣賞了一會,直到樓峋問她“回來要找工作嗎”
不等她回答,他很快地又接了一句“博物館的壁畫修復有沒有興趣”
“我有工作了。”了了將擋住前額的劉海勾到耳后,“你知道洛迦山的普寧寺嗎”
樓峋挑了挑眉,顯然不太清楚。
兩年前,普寧寺修繕四方塔,將塔身內壁的墻體全部粉刷,用作壁畫繪制。這可比了了當初在京棲市周邊村鎮接到的那些小打小鬧有含金量多了,光壁畫尺寸便將近七十平方,而工期更是要三個多月之久。
了了能收到這份邀請,還得從她給董氏宗祠畫的壁畫說起。
京棲古時是王都,傳承至今,保留了不少大家氏族。市區內還算分散,但底下的鎮區,村落,大都是同姓共居。一個村子里七大姑八大姨的,走兩步就能串上親戚。往上數數,不出三代便是一個祖宗。
這些都是尋常。
董家村則稍微特別一些,他們三代湊不出一個祖宗。全是早年戰亂,跟遷至此的。董家村的祖先們受當時封地在此的昭和公主庇護,免了流離失所,兵戈擾攘。他們感恩公主殿下的庇佑,在安養生息后,全拋了祖上的姓氏,跟著改為公主的母族董姓,意喻世世代代愿做公主的子民。
董氏的宗祠也是因此而建。
前兩年,董氏宗祠翻新,村長廣招專業壁畫師為其宗祠繪制壁畫。因酬勞給得高,來應試的壁畫師絡繹不絕。可礙于村長的要求是要繪制一整面昭和公主的故事畫,篩退了數位壁畫師。
了了剛畫完隔壁幼兒園的童話故事墻,一聽和昭和公主有關,就來試了試。
她勝在曾從裴河宴口中聽到過有關昭和公主的故事,再從村長的口述里拼拼湊湊的,就試畫了一副公主守城圖。貪巧中了村長的下懷,就這么輕松地接到了董氏宗祠的昭和公主壁畫。
也是從那一次起,了了聲名鵲起,訂單翻倍。
不過,她也沒想到,這樣的好運還能延續到兩年后。
董家村毗鄰南煙江,與梵音寺相鄰。洛迦山普寧寺的住持去梵音寺講經,聽說了董家村有一副公主守城的壁畫,便去瞧了個新鮮。
正好自家寺里的
四方塔修繕,需重新繪制壁畫。他便多方委托,找到了了了的聯系方式。得知她的家父是了致生后,頓時一掃疑慮,拍板定下。
了了本來聽對方打聽她爸是誰,還覺得有些突兀。直到對方告知她“令尊年輕時就曾給友寺梵音寺修繕過壁畫,可惜老僧稍晚一步,過云介紹他去南啻修復壁畫了。也是有緣,讓老僧這次能碰到他的后人。”
“是挺有緣。”樓峋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