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大部分是針對文官集團的,武將這邊的問題也不少,最大的問題就是忠心的問題。
四王八公這些勛貴,之所以能有這么大的勢力,就在于武將大多出于他們的門下。一部分是軍制的問題,另外一部分就是文武之爭的問題。
四王八公支持的不是皇上,自然受不到皇上的待見,皇上倚重的還是文官集團。歷朝歷代,為了防止武將作亂,文官的地位都要高于武將。
可要是皇上想要向外擴張,指望文官集團是不成的。何況皇上想要做的是無本的買賣,更是不能指望指揮耍嘴皮子的文官。
“你們說說,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皇上召集來了幾個親信,把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
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武將地忠心,還是在天高皇帝遠的海外,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庭軒,你的主意多,你說說看。”
隨著皇上的話語,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王庭軒。
“皇上,臣有個粗淺的主意。臣認為可以設立一個武將培訓學院,皇上親自任院長,武將職位的提升,需要經過學院考核,優異者才可提拔。”
這就是參考后世的制度。楚國的制度下,武將大多出自家將和勛貴家族,這也是四王八公牢牢掌控軍權的原因。
文官除了出身世家和書院之外,他們高中進士之后,還有一個隱形的名頭,天子門生。這個名頭,讓文官很輕易地就能壓武將一頭。
王庭軒認為,既然害怕武將作亂,還不如給他們加上一個天子門生的名頭,他們就算想要造反,輿論上就不占優。
當然,這個提議肯定要得罪文官集團。可其中的好處真的不少,皇上肯定會動心的。后世蔣光頭不就是靠著黃埔系奪取了政權,并牢牢地掌控住,直到去了灣灣,也沒有人動搖他的地位。
皇上立刻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好處,當然也明白其中的隱患,這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做事,面面俱到,誰也不得罪是不可能做好的。
皇上就是個做事不擇手段的,也是一位具有變革精神的天子。他注重的是實際利益,而不是那些虛名。這個辦法,換了太上皇,肯定不會同意的,王庭軒也不敢提出。
“朕明白了,你下去之后寫個折子遞上來。朕沒有公布之前,誰也不準說出去。”這句話是對著屋里的其他人說的。
成立武將培訓學院,也相當于斷了勛貴們的依仗。不論是文官為了天子門生這個名頭,還是勛貴為了家族傳承,勢必要進行一番爭斗。
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皇上是不會透露消息的。這也只是為了保險,若是決定實施,能避免不少的意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