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清晨,朱瞻墡乘上戰船前往了朝鮮,蒸汽母艦也在其后出發,只是兩者的方向不同。
雅文吧
朱瞻墡的船隊有五艘戰船,理論上來說護衛力量應該是足夠的。
朱瞻墡手上拿著地圖看著。
“殿下,我們在哪里登陸?”
“從仁川港過漢江入漢城。”朱瞻墡說出了路線。
漢城也是朝鮮的都城,朝鮮歷來都是中原的屬國,雖然話說的話不一樣,但是一直使用漢文字,都城都叫漢城。
現代朝鮮的很多歷史文化,服裝都受到大明的影響,甚至節日也是,他們學習我們的文化。
近些年因為大明開放了對外國的科舉,朝鮮學子可以說是最踴躍的,只要能考過大明的科舉,就算是沒有中進士,只是個秀才,在朝鮮國內文官集體里面那地位都是超然的,國王會給予各種的優待,讓他入朝為官。
國外進修回來的高材生。
先朝鮮的國王是李裪,李孝珠的三哥,原先的朝鮮世子是李褆,但他不學無術,終日與佞臣廝混,國王多次訓戒,終不悔改;而李裪則以“好學不倦”蜚聲宮廷內外,與長兄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國王易儲。
這次易儲或許就是老國王最的做正確的選擇了。
李裪此人非常的出名,朝鮮人稱稱海東堯舜(自稱),其中影響最深遠的貢獻就是創制了朝鮮民族文字——訓民正音,也就是朝鮮語文字。
在此之前,朝鮮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以華夏文字為書寫工具。由于朝鮮語與華夏語是完全不同的語系,使用華夏字記錄朝鮮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加之一般百姓不懂得華夏文,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并且他在位的時候女真族也不敢犯朝鮮,總的來說對于朝鮮,他是一位非常賢明的國王。
他現在最明智的一點就是強化與明朝保持了穩定的宗藩關系,然后在明朝開海禁之后朝鮮最為積極響應,這也一定程度上改進的朝鮮的民生和經濟情況。
同時也與東瀛實現通商往來,在北方驅趕女真人,穩定了朝鮮版圖。
朱瞻墡這次要去見的就是這位朝鮮國王。
“殿下您見了朝鮮國王想要做什么?”黑蛇姬問。
“朝鮮人對于留學大明非常熱衷,我打算開通關口讓朝鮮的學子可以去南海大學留學,然后強化通商。”
“殿下似乎對朝鮮特別好。”
“他們是忠誠的屬國。”朱瞻墡說的時候眼睛卻是帶著冷漠。
他想讓朝鮮的高層知識分子都向著大明,在大明留學過的讀書人若高人一等,那么大明的經歷就會成他們驕傲的資本,他們會不自主的去宣揚大明的文化來標榜自己的學識。
而這些文人成為朝鮮大臣之后,依舊會形成一股親近大明的文官勢力,強化宗藩屬性,讓朝鮮完完全全的依附于大明。
至于朝鮮族自己的文字,我想,那就沒有出現的必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