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子李補出生后幾天就得病了,又把這兩口子嚇壞了,他們又把次子李補寄養到了別家。
當第三子李裪出生后,這兩口子死后不肯再把這個兒子寄養出去了,他們就把這個兒子養在了身邊。
所以理論上來說只有李裪是養在朝鮮王夫婦自己身邊的第一個兒子,而且說來也奇怪,養著其他的兒子都要么生病要么早夭,唯獨李裪健康的不行,身體還倍棒,騎馬射箭都行。
這也讓民間的相面術士說,李裪才是朝鮮的真命天子,其他的王子承載不住朝鮮的國運,所以紛紛早夭,唯有李裪可以承載國運,其他兄弟都是為了給他鋪路的。
最終的最終,也確實是李裪做了朝鮮的國王,而且這才幾年就成為了所有人認可的國王,他們國內稱他為海東堯舜,賢明可比古之圣賢。
你看這就是文化的厲害,他們在稱贊人的時候還得用上華夏歷史上的人物,因為文化已經深耕在他們的腦海中。
來到景福宮內,李裪特地請來的李孝珠的母親王氏,那本來是一位地位低下的朝鮮妃子,因為女兒不受寵愛,自己也不受寵,她的生活相當的一般。
但是隨著李孝珠在大明受寵,她的地位勃然提升了一大截,每次朝鮮王宮宴會也一定有她的席位,母憑女貴。
朱瞻墡和王氏一見面,王氏激動的對著朱瞻墡行禮,她現在的一切生活都是因為這個素未謀面的女婿的來的怎么能不感激的。
當然她說了一大串,朱瞻墡全部聽不懂,畢竟她說的是朝鮮語。
李裪翻譯了一下,就是些感激的話為主。
朱瞻墡對于自己的岳母非常的尊重,晚宴的時候還特地邀請她一起出席,自己只是做這些動作,就足以讓岳母在朝鮮國內繼續安享晚年了。
雖然李孝珠說她以前和她母親的關系不怎么好,但是畢竟是親生母親,總得照顧著些。
為了迎接珠江郡王,李裪舉辦了隆重的晚宴,與朱瞻墡推杯換盞中,李裪問:“殿下此行來朝鮮和東瀛出使訪問,可是大明大皇帝陛下有天詔示下于我等臣民?”
當然不能說為了在山東屯兵的事情。
朱瞻墡放下了酒杯,正色的說:“自大明開海禁以來,大明也允準朝鮮,東瀛之學子赴大明考學,近些年來確實有不少的學子來大明,但是我們覺得仍是不夠?”
李裪愕然,朱瞻墡這話他不懂,什么叫仍是不夠,他們朝鮮的學子擠破了腦袋想要前往大明考科舉,但是因為本身的問題,很多人達不到標準而已,但是朱瞻墡這句仍是不夠好像是反而嫌棄來的太少了,這讓李裪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此次我從察合臺汗國西征歸來,我們的陛下已經允準了在順天府,應天府兩京之地施行三年義務教育,凡事達到十歲之齡,身家清白,家中父母無犯罪歷史的孩子,都可以到學堂以低廉的價格上三年之學,商戶,農戶皆可。”
朱瞻墡此言一出,李裪人都聽傻了,什么叫三年義務教育,這簡直就是他夢想中的朝鮮教育的未來。
“大明國力鼎盛,大皇帝陛下真是愛民如子。”李裪發自內心的敬佩,這等事情可非凡人能做的。
“我希望朝鮮也可如此。”
朱瞻墡的話讓李裪燃起了希望,但是又陷入了兩難。
“殿下有所不知啊,非我不愿,實在無力,我們的農戶也不會讓孩子們荒廢三年的時間去學習文化讓良田無人耕種。”
朱瞻墡自然是知道這種情況的存在。
“我在廣州府建造了一個南海大學,廣招天下學子,三舅哥可聽聞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