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裪大為錯愕,朱瞻墡居然如此為朝鮮的普通百姓著想,這是什么人,這是什么思想覺悟?這是圣人吧,還是個外族圣人。
“殿下如此為我們朝鮮百姓著想,真是令小王汗顏啊。”
“三舅哥,孝珠常與我說,要體察百姓疾苦,要知曉民生,多虧了她常常提醒,我才能永保這份心,我身為朝鮮的女婿,這都是分內之責。”
又給朝鮮學子安排求學之路,又為朝鮮百姓想方設法創造食物,那些貪官污吏看了都得喊一聲圣人。
“三舅哥,我打算讓廣州府的人將方便面的工廠建設到朝鮮來,雖然先方便面還沒辦法維持長距離運輸和保存,但是生產后短時間內的保存甚至比一般的米面更為簡單方便,所以主要在朝鮮生產銷售應當可以改善朝鮮的一部分百姓的食物情況。”
作為一個食物資源較為貴乏的地區,其實朝鮮是需要進口糧食的,但是在大明和朝鮮的貿易中糧食的總量占比并不高,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利潤。
無利不起早,而糧食作為民生的最重要的一環,李裪限制了進口糧食的銷售價格,現在都是朝鮮的商人去大明銷售完貨物之后自己采購糧食回來銷售,但是因為價格的原因,很多商人還是減少了攜帶糧食的數量,轉而攜帶其他商品。
所以朝鮮國內的百姓這些年雖然在食物上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仍舊以腌咸菜魚干,還有海產湯配少量的主食為主。
朱瞻墡引入方便面也是將明朝的糧食貿易引入到朝鮮之中。
受限于李裪的糧食貿易政策,普通的米和麥子難以賣上高價,但是二次加工出來的方便面是在朝鮮制作的產品,可以提高售價,保證利潤,而且因為其低廉的成本和簡化的制作方式,就算方便面賣的價格非常便宜,依舊可以保證比較高的利潤。
當然這其中的利潤很大一部分自然歸屬廣州府建造的工廠。
“除了這個方便面工廠之外,我打算讓廣州府的一些民用器具工廠也開到朝鮮來。”朱瞻墡打算讓朝鮮人用的鍋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是大明的產品,這樣才能進一步的賺取外匯。
產品外銷,金銀流入國內。
但是李裪是個聰明的人,他明白當所有東西用上大明的產品,朝鮮將會失去了自己的生產能力,頓時陷入了兩難。
“三舅哥,本來我還想讓蒸汽機廠也過來的。”
此話一出,李裪和他的大臣們眼睛都亮了,蒸汽機是什么?大明近幾年的經濟騰飛就是蒸汽機的功勞,大明的戰船稱霸海上,讓倭寇海盜不敢靠近大明疆域,靠的就是蒸汽機推動戰船。
想要模彷大明建造蒸汽機的不在少數,但是無一都是以失敗告終。
朝鮮東瀛這些地方的工匠水平,基礎鍛造冶煉水平跟蒸汽機出現前的大明都遠不是一個檔次的。
當年大明制造的火器,就遠比他們來的精良的多,若非有這樣的基礎制造能力撐著,朱瞻墡也不可能和張三等人在短時間內制造出原型機。
《重生之金融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