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朱瞻墡面色完全陰了下來,環視著內閣眾人,這群人一個個都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怎么弄來弄去出了這么一個餿主意。
「海王爺,還請聽微臣說完。」
「不用說了,分裂國土之事,違背祖宗之訓,無顏面見列祖列宗,若以此法,換人去吧,我朱瞻墡擔不起這罪責。」朱瞻墡嚴詞拒絕。
見朱瞻墡態度如此強硬,連聽都不聽,幾位大臣顯然有些不知所措。
這時候只有朱高熾自己出來說話了:「瞻墡,你理解錯了,我們的意思是西域本就是你二叔打下來的,而且我們與北元的分封汗國本質上有區別。」
朱高熾的話朱瞻墡自然得聽著。
「父皇,北元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尹利汗國,名義上歸屬北元,但是實際上北元對其并沒有管轄能力,可以說其實是單獨的國家,若皇爺爺知道我們如此做,會如何想。」
實話說朱瞻墡聽到這個提議的時候心里是不舒服的,大一統王朝得有大一統王朝的樣子。
歷史上朱高熾掌權以及將來朱瞻基掌權時期,大明失去了不少地方的實際掌控權,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覺得這些地方價值不高,現在這個鬼主意和讓出國土有什么分別。
而且西域之地連通中亞,也是商貿要道,雖說地廣人稀但并非是無用之地。
「哎,你皇爺爺當年在時就說過,兒孫打下來的土地便算作是兒孫的,你雖未打下南洋諸國,但是建立了朝貢體系,這些年來,朝貢之所得大部分都納入了廣州府之庫,你皇爺爺,朝廷何曾說過一句,你二叔現在鬧得不可開交,就依照你皇爺爺的話讓他去管著那邊罷了。」朱高熾話說的頗為無奈。
但是朱瞻墡從中察覺出來味道來了。
原來內閣商量下來的不只是朱高煦的勸降方案,還有將來地位可能和漢王爺差不多的自己的分配方案。
以蒙元汗國之法分封兒孫。
這就是他們想出來的萬全之法了,在后代都很有能力的情況下,為了避免紛爭,或許這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很明顯涉及到自己了,朱瞻墡再次環視一圈,沉下聲來問:「楊閣老,方才你說你北元之法不同,如何不同?」
楊士奇看著朱瞻墡的眼神恍忽間仿佛有當年朱棣的眼神之銳利。
「北元的四大汗國幾乎與北元朝廷完全隔絕了聯系,但是也為其疆域如此廣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只是四大汗王權力過大,太祖當年分封藩王猶有效彷之意思,現在陛下與微臣等人商議覺得可繼續強化藩王之法,進一步構建藩王王國。」
「藩王王國?」
「是的殿下,強化藩王的權力,構建藩王王國體系,以藩王攜屬地各處三司構建當地的行政系統,以藩王為核心,并且設置藩王左中右三衛體系直屬藩王管轄,三衛可達一萬五千人,當地稅收由藩王收取,按協定比例朝貢中央。」
楊士奇接下來還談了很多的細節,總得來說就是強化之前朱元章分封藩王的權力體系,并且將之命名為國王。
類似于朝鮮國的國王,東瀛國的國王,但是也限制其權力,最主要的是兵權,這也是朝廷最怕的一點,而且這個國王之位是無法世襲罔替的,只分封給個人,其子孫自動降為正常的藩王。
而且還有很關鍵的一點,國王體系成型之后,藩王的權力還將降低一些,不論薪俸建制都有所降低。
等于國王就是皇帝許你一世榮耀,是你個人的。
你說有隱患嗎?隱患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