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交流之后,翻譯來讓朱瞻墡可以下船。
此時蘇伊士內的兵力根本對朱瞻墡造成不了威脅,這座城市內的人口不足,兵力更是不足。
根據交流后,他們說派出信使將朱瞻墡想要購買蘇伊士港口的事情送去了就近的大城市開羅,讓那邊的大人物趕過來,現在暫時他們自己做不了決定。
朱瞻墡依舊想要用買的,至少更快更方便,也是為了以后打算。
他們需要維持一條運河的運作,而這條運河都在人家的國家內,要么和平共處,要么就只能強行占領,僅僅只是打下這里的一點地方還不夠,朱瞻墡不能容許運河的開鑿和運行出現任何的問題。
朱瞻墡瞧著蘇伊士港地方不大,索性讓軍隊直接下去,先把地方占了再說,按照他說奧斯曼帝國的了解,這個帝國理論上來說不可能出售自己的國土,不然也成不了將來那橫亙在歐亞非之間的龐大帝國,所以他做好了準備開戰而且還是持久戰。
下了船,就開始看地方。
找到了一位城中的長者,類似于大明的鄉老一樣的角色,以一小錠金子為代價,獲得了他家中的一張地圖,還有他自己本人也給朱瞻墡一行人講解了關于蘇伊士的情況,其中包括朱瞻墡最關心的蘇伊士運河。
開鑿歷史可能遠至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爾特三世為了通過陸行平底船進行直接貿易,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連接紅海與尼羅河。
老者說這條運河的存在至少持續到公元前13世紀的拉美西斯二世時期,隨后運河被荒廢。
在隨后的一千年中被連續改進、摧毀和重建,直到最終于公元8世紀為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曼蘇爾廢棄。
根據這位長者的講述,蘇伊士運河在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而且運行了很長的時間。
當然古運河和朱瞻墡所知的現代橫貫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有些不同,主要的走向是東西方向的連接尼羅河和紅海。
但是尼羅河最終匯入地中海,如果這條古運河還在,也可以讓自己的船只從紅海直接進入地中海。
這對于大明軍隊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當然古運河現在肯定是不能運行了,而且太過久遠的事情很難考證,古運河的路線和范圍只是這位老者口述之言,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這邊可不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前出土的文字都還能看解讀,各地的縣志將大事都記錄了下來,這邊的歷史全靠著口口相傳。
拿著老者給的地圖,朱瞻墡大致看出了現代蘇伊士運河的軌跡,很簡單找直線距離最短的地方先,然后再看這條連線浮現還有幾座湖泊,這樣的話只要連通湖泊就會縮減工程所需的工作量。
曼札拉湖、提姆薩赫湖、大苦湖、小苦湖就在連線的附近,連通四個湖泊,就算是完成了大半的運河開鑿了,而后若是能找到古運河規矩,重新疏浚,那工程量又減少。
只是這位老者的地圖上并沒有標明地勢高低走向,只能實地勘察了。
朱瞻墡這次待過來的人中也有大明的水利專家,當然大明現在沒有專門水利之類的課程,就是在治理喝河道等事情比較有經驗的官員或者鄉長,作為他的專家團。
此時一個衛兵來稟告:“海王殿下,咱們的人在港口說發現了古運河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