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采用君主政體,蘇丹的權位遵循奧斯曼家族世襲的繼承原則。伊斯坦布爾的蘇丹凌駕于臣民之上,儼然是臣民的主宰者和保護者,是臣民忠誠的對象。蘇丹被視作牧人,稱作拉伊亞的臣民則是順從蘇丹的羊群。
雖然不能算作奴隸制,但是其制度對于子民的管束也要比大明更為嚴格。
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體制和大明也有交代的差異,因為奧斯曼帝國民族頗多,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歷史,很多地方都是剛剛歸入不久,它有一套復雜的募兵及封地制度。
仆從國附庸軍隊在奧斯坦土耳其的征服事業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現在開羅的所有者是奧斯曼的親王,但是也是這片區域封地的所有者,類似大明的王爺,但是其權限要比藩王高。
開羅的掌權者為塞哈利姆三世,是一位貴族,并且能征善戰,就是他打下了埃及以及阿拉伯半島的部分區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此時的他率領著八千裝備精良的軍隊向著蘇伊士行來。
當他得知有一只來自東方的鋼鐵艦隊靠岸蘇伊士的時候,他異常的憤怒,怎么會有莫名其妙的東方人來搶占自己的土地。
就算使臣和他說什么鋼鐵艦隊,裝備精良但是他不放在眼里。
作為打下了大片江山的實權人物,他自視甚高,這也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們的一個通病。
當即點兵帶著軍隊出發,帶著他引以為傲的軍隊出發。
有人和他說:“東方帝國強大遠勝帖木兒帝國。”
他說帖木兒帝國雖強,但是我們也和他們打過,互有勝負,在他手底下,勝仗更多。
有人和他說:“東方的帝國有著鋼鐵鑄造的艦隊。”
他說鋼鐵艦隊夸大其詞罷了,這些鼠膽之輩只會亂我軍心。
當塞哈利姆三世帶著軍隊抵達蘇伊士城外圍的時候,大明的軍隊早就已經嚴陣以待,將士們不敢放松警惕,畢竟對方是正規軍和柯枝港一戰的時候那些雜牌軍加奴隸混合編隊完全的不同。
而塞哈利姆三世的軍隊遠遠的從高處看著停泊在港口內的鋼鐵艦隊,以及海面上還在行駛的鋼鐵戰船才發現原來報信沒有說假話,對方真的有鋼鐵戰艦。
只是他在懷疑這鋼鐵戰艦是不是就在外面貼了一層鐵皮,糊弄人的,他可不信遙遠的東方帝國居然可以制造出這樣恐怖的戰爭機器。
塞哈利姆三世心里也打鼓,先派出人和大明人接觸一下,但是讓他出讓自己的土地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按照他的性格對方不離開,那么只能打一仗,論打仗他不害怕任何人。
不就是一些戰船嗎?你又開不到岸上來,只要我的軍隊在地面上和你作戰,最后比的還是誰的刀更快,誰的馬更壯,誰的士兵更能打。
使者來到蘇伊士城內,對著大明軍隊趾高氣昂的說:“退出蘇伊士范圍,并且賠償蘇伊士百姓黃金,此事就此作罷,否則偉大的塞哈利姆三世將會親手斬下你們的腦袋。”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