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事務咨詢所。
「“不墜之火”是“燭”相起源之主、神圣火焰之主、希望啟明之神,輝光真實之影」
「“無終賦格”指引攀升藝術之頂,祂執掌“燭”之相位,故而是靈感之主、復調之神,祂又執掌“鑰”之相位,故而還是理性之主、指揮之神。某場高位格秘儀存于歷史,重現祂的言辭,引發祂的過問,用以增加儀式感的禮器名為“舊日”」
范寧看著攤開的筆記本,在來時的馬車上,自己已將新的更高位階隱知記錄于此。
“禮器一般會帶有千奇百怪的神秘特性殘留,但這根材質不明,名為“舊日”的指揮棒,從移涌帶出后做了反復嘗試,似乎就真只是一根指揮棒非得要說它具有特性,我只覺得它造型拉風,手感和我的指揮偏好異常對路,就連放在胸口內襟都貼合得恰到好處”
范寧收好它,看向桌上兩杯常溫的水。
靈感絲線纏繞其上,劃定空間后,采用了另外一種不曾試過的單向拉扯方式
幾秒鐘異變漸起,玻璃杯其中之一整個凝成堅冰,冒著白煙,另一杯徹底沸騰,熱氣翻涌。
在晉升有知者時,范寧獲得的“初識之光”是“溫度的交換”,而中位階后,他的“初識之光”獲得升華,不僅溫度交換的距離和范圍大幅增強,還多出了另一種操控方式直接控制兩處溫度的單向流動
速度上并非近乎瞬時,比溫度交換慢上不少。
范寧此前一直都能理解為什么是“溫度”,因為溫度和火焰屬于“燭”的無形之力,但他不理解為什么是“交換”,也不理解這與見證之主“無終賦格”有何關系。
而在幾次靈感和明悟之下,掌握了更多關于“無終賦格”的奧秘后,他提出了一個猜想
“初識之光”的本質,或來源于祂所啟示的部分復調創作技法
于是范寧握著筆,試圖將已有記錄做進一步補充。
「復調音樂寫作技法轉置、逆行、擴縮、倒影、密接和應」
等等。
說起來,這個世界的人們創作音樂多以靈感驅動,雖然總結出了一些概念和技巧,但作曲理論根本沒有形成獨立的四大件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分析配器法,而是以作曲學一以貫之。
換句話說理論不成系統。
見證之主“無終賦格”同時執掌“燭”與“鑰”兩種相位,祂的奧秘不光包括靈感,還應包含理性若自己想踐行祂的規則
范寧心念電轉,合上了這本筆記本,然后回身從書柜里拿了一本新的。
他在扉頁寫上了對位法三個大字,然后翻到第二頁,寫上
「一種在音樂創作中,使兩條或更多相互獨立的旋律同時發聲,并且融洽和諧的理論技法,它是復調音樂的主要寫作技術。」
考慮到目前的靈感碎片屬于進階技法,為留有整理和循序漸進的余地,范寧第二次直接翻到了偏中間的頁碼處,繼續書寫
「若有兩條旋律并行,組成復調音樂,且它們按照一定的音程關系上下轉位并互換后,依舊能和諧并存,則可將其稱為“二重對位”。」
「這里所說的把兩條旋律上下轉位的技法,就叫「轉置」。」
「當「轉置」的音程關系為八度時,稱為“八度二重對位”,相當于兩條旋律性質未變,僅僅互相交換了聲部位置。如原先小提琴拉旋律1,大提琴拉旋律2,而后小提琴拉旋律2,大提琴拉旋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