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寧昏昏沉沉的眼皮之下的視線,在安東老師記下的這句話間多停留了幾秒。
然后,思維一點一點地恢復清醒。
音樂演奏是一種儀式什么意思
一場音樂會還能被當作秘儀看待這個思路自己怎么從來沒想到過,也沒聽別人討論過呢
范寧在腦海里對照了一些相關隱知,突然間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趕緊擰開鋼筆帽,翻開筆記本,寫下自己的猜測和分析
「秘儀有其相對固定的步驟,音樂演奏同樣有程式化的各項元素進場、致意、燈光安排、曲目單順序、樂曲本身每個音符的時間順序、聽眾的禮儀、鼓掌、謝幕、返場演出、人員退場」
寫到這,范寧眼睛一亮。
或許,有一定的道理
「因此,不妨將某嚴肅音樂的演奏現場視為一場秘儀。那么,演出場所構成了祭壇,音樂靈感的啟示指向了見證者,指揮和演奏家是執行者,聽眾是助手或被影響者音樂家們付出的靈感和汗水成為了祭品,樂器自然就是禮器,音樂本身則充當了禱文,至于秘氛,一方面和演出場所祭壇的燈光布置有一定關系,另一方面,各大音樂廳也會根據喜好,自由添加不同的香味」
這的的確確可以對照上秘儀的各種特征
“一個無意間在神秘主義領域的寶貴發現不過,到底對我當下的困境有什么啟示具體的方法論是什么”
范寧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比方說,現在的,更具有特殊性的首演呢
“秘儀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形式與步驟。那么我的第一交響曲首演,如此特殊的意義,最合適的形式與步驟是什么呢”
首演意味著什么在此之前,那首作品從未在歷史中響起,從未被任何一個人所銘記;而在此之后,首演的日期、時間、參與者、聆聽者、后續反響,都成為了固定的歷史,開始逐漸被世人所銘記,或大或小,或久遠或短暫。
第一交響曲有什么特質長篇幅的暗示、象征、伏筆、滲透,皆從大自然的意象開始力量于細微之處積累,最終不可逆轉,鋪天蓋地,直至最后一刻神性降臨。
一個最開始有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出現在范寧腦海里,但當他反復揣摩時,又越來越覺得這或許可行。
“叮鈴鈴,叮鈴鈴”
突如其來的電話聲在絕對安靜的環境里響起,把范寧嚇了一跳
窗外黑漆漆一片,辦公樓空無一人,墻上的掛鐘指向的時間是凌晨四點四十五分
“這是安東老師的辦公室,誰打來的電話有人知道我最近這一陣子常來,可我又不是每天在這里過夜這個時間點”
范寧驚疑不定地看著電話反復響鈴,然后,伸手揭下聽筒。
“你好”他的聲音充滿警惕和低沉。
“范寧先生,深夜打擾見諒。”電話那頭的男子說話有很重的鼻音。
“請問你是”范寧感覺這個聲音模模糊糊熟悉,但完全想不起來是誰。
對面男子輕輕笑了一聲,然后說道“邁耶斯本杰明。”
貼著電話聽筒,范寧整張臉驟然繃緊。
竟然是特巡廳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