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這段二重奏旋律音區跨度很大,雙簧管有極限的低音,而長笛又有偏高的音域,很有必要在吹奏時牢牢聽著對方的聲音。音準方面,我只能談談長笛如何避免偏高啦”
“那個我剛剛聽了兩位學姐的演奏,問題首先是力度用大了,且過多使用了氣流,造成聲音偏硬偏緊,然后嘆氣的有效度太低,氣虛后聲音向下掉的厲害,導致后期抬高時失去了平衡,我建議是多練習用嘆氣的方式支撐聲音的產生,適當放大風口充分震動,產生穩定的音高。”
“演奏大管的同學這一段的確挺難的,因為每次進入的節奏點都在次強拍,作為低聲部樂器,本來口腔的內部控制點就靠后,振動頻率較低,發音速度比我們要緩慢,這樣更難以把握了我建議是去著重去聽低音提琴同學們前一拍的撥弦聲,想象自己的聲音是被他們帶出來的,就不容易錯位啦我一般也會在吹奏時看好范寧教授的手勢,做一個類似預備拍的搖肩動作,給隊友一點提示”
“那個純屬個人建議,學長學姐們自行參考。”她朝周圍笑了一下,坐回座位。
不愧是范寧教授曾經手下的長笛首席,竟然還是其他院系的學妹,不是音樂專業還這么強,太可怕了。眾人再度感覺到了差距。
“瓊說的你們都記住了嗎”范寧問道。
三位原本的木管聲部首席點頭如搗蒜。
“我補充兩點,木管組按鍵的靈活度差距是較大的,中低音樂器按鍵和底座的間距較大,而高音樂器間距小,建議你們排練課后,想想讓按鍵動作更整齊劃一的訓練辦法。”
“再者,由于你們的管體大小和吹奏口型都不一樣,振動頻率相差較大,口型及力度會因為氣流的不同而產生偏差,所有人必須需要做到精神及聽覺的高度集中,首席必須先保持你們的穩定性,讓他人有聽的標準。”
“理解了的話,繼續吧。”
“長號組,有沒有發現235小節那兩個a音,你們每次前后音色都不統一再試一遍。”
過了一會范寧再度指出問題,沒想到此前質疑他考核規則的長號首席站了起來。
這位男生主動發言道“這里前面是中高音區,突然從八度跳躍而下,而后又六度跳躍向上。演奏這個音的時候,你們要注意口腔的變化,低音a口腔先打開,同時在后面加氣,不然氣壓氣速衰減,音色就會不統一了。”
雖然他不如羅伊和瓊的分享那般細致,又談原理,又談問題,具有啟發性,但也算是展現了自己的思考,并簡明扼要地指出了解決方法。
從聲部首席這群關鍵少數抓起,逐漸帶動大家,扭轉排練風氣,正是范寧的思路。
于是他笑著鼓勵道“很好。后面的大跳音同理。”
看到你們卷了起來,我就放心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