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此生無憾吧。
貝多芬帶給他們的節目是如此地多,又是如此偉大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接連首演,還有貝多芬親自操刀鋼琴的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以及c大調彌撒o86等聲樂作品。
然而貝多芬認為還不夠盡興,看吶,既然已經有了指揮、有了樂隊、有了歌唱家和合唱團,自己又正好坐在鋼琴前面,為什么不把所有元素融合于一部全新的作品中去呢
自己本就在苦苦構思未來那部交響曲的合唱寫法,不如,做一個先行嘗試吧。
由于是演出前夕的隨性之舉,這部c小調合唱幻想曲準備得過分匆忙。
以至于連開頭都沒寫。
在演奏時貝多芬以即興方式代替,感受到崇高偉力的聽眾對其報以極大喝彩,而這段體現“掌炬者”無上靈感之光的鋼琴華彩引子,也就隨之定格在了后世的譜面中。
于是今日,那些樂迷們驚訝發現
臺上的席林斯大師微笑負手而立,似乎沒有要起拍的意思。
樂手們也未舉起樂器做準備態勢。
這就讓聽眾們越發深感疑惑不解了。
“咚咚咚”
范寧的表情在一瞬間變得悲戚而深沉,雙手齊齊落鍵。
從左手的低音八度c開始,灰暗而沉重的c小調柱式和弦被彈響,一如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開頭。
從兩個c小三和弦,到f小三和弦,再到降e大調的屬七和弦
它們以相同的音型模仿了四句,艱難爬升又下落,再爬升,再下落。
沉抑,寒涼,痛苦。
指揮肅立,全場寂靜,樂隊與合唱團均無聲息。
唯一被奏響的就只有范寧指尖下的鋼琴。
鋼琴獨奏
“這究竟是怎樣的呈現方式”
很多聽眾都猜錯了。
但極富戲劇化的音響,已將他們的心緊緊揪在了半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