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叮叮叮叮冬”
我呼吸菩提樹的芳香,d大調,鋼琴伴奏以屬音a弱起,帶出一串晶瑩剔透的上波音。
清脆搖曳的風鈴聲打斷了眾人的遐思,鋼琴只用幾顆七和弦的音符作了個簡單連接,然后又將第二串清耳悅心的之音再次拂出。
“叮叮叮叮叮叮叮冬”
夜鶯小姐的身體狀態變得積極起來,高跟鞋的腳尖微微踮起,唱出的聲音就如泉水洗過一般純凈
“我呼吸到一陣芳香”
這支旋律的初印象是如此澄澈、真摯、似冰水沁入聽眾心脾,比雨林蒼翠、漿果香甜的時節送入牧人耳中的夜鶯之歌還要動聽。
但嚴格來說,真正意義上的伴奏尚未出現。
鋼琴那兩串空靈的叮冬聲只是個簡短的序引,呂克特大師用審視的態度,聆聽著接下來旋律會如何發展,鋼琴又會做何種演繹。
此刻他的心情真的很復雜,毫無疑問,如果這首藝術歌曲落入了那些探討的窠臼,自己會失望,甚至憤怒,但他又必須以溫和坦誠的態度對待這位歌者因為,連自己不知到底該如何表達的意境,何談去苛責別人呈現出來
然而,眾人聽到的,根本不是伴奏。
不是柱式、分解或半分解和弦,而是,一條旋律。
另外一條單音符的對位旋律
鋼琴在稍高的中音區,不疾不徐地奏出了一片片清微澹遠的六連音。
其速度十分微妙,中速,快一分便浮躁,慢一分便拖沓;其力度十分克制,強一分則唐突,弱一分則造作,一切,都是剛剛好。
沁人心脾的靈感撲面而來,聽眾們感覺自己真的嗅到了菩提樹的香味
它的飄來,比夜鶯小姐的歌聲稍晚了點,就像是這位少女的吐氣如蘭,在稍稍靠后的時刻才鉆入了聽眾的鼻息,沁進了聽眾的靈魂里
“我呼吸到一陣芳香。
房間里放著,
菩提樹的一小嫩枝;
這是一份禮物,
來自我心愛的人;
那菩提樹的香味是那么甜美
那菩提樹的香味是那么甜美”
安的嗓音稚嫩、溫柔而動了情。
人聲旋律已然如此,鋼琴的對位旋律又極為通透寧靜,左手只有稀疏的低音支撐起和聲的骨架,暗示著菩提樹清幽的香氣在空中飄蕩,又靜靜沉入愛慕者的心田。
呂克特大師頃刻間動容了。
對位,鋼琴的“伴奏”方式竟然不是伴奏,是具有同等主體作用的對位
而且還不是中古風格的對位,而是浪漫主義和神秘風格混合的絕塵之旋律
那兩條復調旋律,音樂上的對位關系自然是和諧的,但意象卻上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像極了年少時光里的怦然心動明明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喜歡的人身上,卻連肌膚的微微觸碰都拘謹而赧然。
自己這首詩篇的核心創作靈感,就是將這種青澀的愛情味道與菩提樹的幽香聯系在一起,而這首復調化的藝術歌曲,簡直完美地再現了此番意境
苦思冥想多年之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