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原是在隱喻神給每個信眾的機會都是一樣的,但最終能被揀選上的卻不一定多我被拿來類比的是神還是信眾一方呢帶著愁容的婦人怔怔聽著。
范寧又是說起第二個比喻
“從前,上主在諾阿王城里頭行走時,有知道的門徒,就打發幾個作買賣的義人,叫他們賣幾塊香膏去周濟窮人。”
“上主卻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
“你們施舍的時候,不可在她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也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復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所需用的我早已知道了。”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你們要梳頭洗臉,要叫人看不出你禁食來。”
“一人憑一時的所行稱義,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不可靠。神的雙眼注視這一切,該搭救的,必得搭救,該揀選的,必會揀選。這是第二條道理。”
婦人露著若有所思之色。
“你且按照定你為義的準則行事,同你交道的人多,蒙悅接納的人少,這豈不是和神的遭際一樣嗎”
“你的丈夫、兒子、鄰舍、友人,有的在秘密處行善,有的在顯明處作惡,也且按照定他為義或不義的準則行事,你所不知的多,被你悉得的少,這豈不是須交給神去斷定嗎”
對啊,不正是如此嗎我覺得我對他們好,就問心無愧地繼續,有理解的人,我應該欣慰,不理解的,錯過我恩惠的也屬正常
況且,也未必每個人都存了壞心思,真對神虔誠的人不會事事把稱頌掛在嘴邊,也不會把所有的付出都放在明顯的地方去做
婦人的眼眸越來越明亮了起來。
“倘若你悟知得了,那你的事也成了。”
于是范寧示意她可以退去了。
他對著下一位行禮的人影繼續發問
“你來作甚么告解”
教堂門外,長隊依舊。
民眾們看著辦完告解走出的人,除了有一個是被架出去的外,幾乎所有人都是邁著輕而實的步伐,臉上帶著安寧喜悅、或從容釋然。
這真是尋得搭救的機會歷歷在望了。
有人翹首以盼,希望隊伍快點前進;有人心里有些緊張,反復提前醞釀著措辭;還有人則過一會看一下天色,盤算起今天還有沒有希望輪到自己。
“你們看天上”
突然,一聲驚呼吸引了眾人勐地抬頭。
“那是什么異象”
“為什么有一條路不對,好像是書頁不對不對,好像是很長的一堵墻”
“我怎么好像聽到了圣詠的聲音今天演出提前了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
就連河對岸“敵占區”的士兵和平民都發現了。
只見日光將厚重的云層穿透出了長長的一層通道,在金黃色水汽的飄搖穿梭中,一堵綿延起伏、看不見起止的光質墻體隱約可見,盡管相隔千里,卻能感覺到上面似乎記有諸般璀璨奪目的文字與圖畫
一時間,眾贊歌的神圣音樂響徹天地,宛如神跡
“我們贊美您。”
“我們稱頌您。”
“我們朝拜您。”
“我們顯揚您。”
見此場景,神職人員呆滯了,而不少民眾更是口中喃喃自語,俯身便朝正下方的教堂拜了起來。
“等等,你要排隊,軍方來的也要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