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也是番邦外夷,大晉皇家向來講求血脈純凈,若怡王以后為太子,生下的嫡子必然會有南唐血脈,所以怡王去往南唐,實際上就是被放棄了。
當然這事宮里其他人不可能知道,七公主也不會再說,至于六公主和怡王生母珍妃兩個,看著似乎也是一無所覺,只暗中隱隱有些動靜。
再比較端王和勇王,張宛音時不時的和這兩位相處,從小時候開始,一直在暗中觀察,總覺得勇王更得皇后歡心,兩個人在一處的時候,皇后娘娘表示的一般無二,但私下里相處的時候,隱有不同
這份不同,具體讓張宛音說又不知道從哪里說起。
但如果不說卻又覺得有些不同。
皇后無子,皇上極尊重皇后,三位皇子哪一位是將來的太子,皇后娘娘有極大的話語權。
進京前,張宛音比較了所有,覺得勇王最合適,她和勇王也相合,勇王對她也稍稍有些不同。
可沒想到進京后,她要嫁的是端王。
更沒想到她的這個端王妃的位置聽起來似乎是搶了虞玉熙的,可偏偏她這個才進宮的一無所知。
搶了瑞王在意的女人的妃位,虞玉熙又不是一個好相于的,還有皇后自己的親侄女為側妃,現在又有一個徐安嬌。
這幾個人哪一個是好對付的
張宛音籌措的很,自己這個正妃和她們幾個人爭,沒有半點好處,而最后一位徐安嬌,還是因為她的原因進到端王府的,這里面說不出是對,還是不對。
看端王那日的樣子,應當也是愿意的,她就不算是辦了壞事,可對于自己呢內院多了一個徐安嬌對于自己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身份和自己相仿的貴女這么多,而且一個個背景非凡,偏偏自己這個正妃什么也不是,背后的鎮南侯府也不會成為自己的依靠,父親不在,二叔和二嬸早就視自己為眼中釘,若不是這次進京,自己的下場必然不好。
若是勇王,其實也是可以操作的,但這可操作的很少,甚至可能還得更名改姓,哪怕勇王最后勝出,自己也不可能以真面目出現在人前,或者就算是出現在人前,也只是一個品位低等的。
她如何甘心。
以往她會考慮勇王是覺得自己在端王府可能沒有出路,但現在,她或者也有了一爭的底氣
拿起玉佩捏了捏,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張宛音心里有了決斷,眼前的情形,她就先考慮端王了,必竟她與端王是名正言順的,以那日端王能納下徐安嬌的樣子,就知道虞玉熙恐怕沒有想像中那般大的能力。
瑞王未必就真的是喜歡虞玉熙,可能也是因為虞玉熙背后和安和大長公主吧
徐安嬌背后是明和大長公主,這兩位又向來不和,陰差陽錯之下,可能自己的處境沒那么差,大有可圖了。
只要端王還有想法,就必然不會真的偏向虞玉熙,做為皇子,又豈能不希望那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呢
想清楚這一點后,張宛音松了一口氣,這條路比之前她猶豫再三的路未必好走,但如果走通了,就是一片坦途。
玉佩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