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然和姐妹二人簡單地補充過食物和飲水后,就準備出發了。
也許是好心有好報。
當江浩然不抱任何希望地隨口詢問起圣保羅教堂的地理位置時,破天荒的,喬瑛這個連自個家在哪都犯迷湖的姑娘,竟然對圣保羅教堂的情況如數家珍。
其實也難怪,還是江浩然太不了解圣保羅教堂在金陵的影響力了。
普通人根本難以想象新教亦稱基督新教勢力在華的發展速度究竟有多快。
僅1881至1900年這19年間,差會總堂基督教新教差派傳教士進行傳教活動的組織就增加了將近三倍,平均每年增加一十八處。
有數據表明,截至20世紀20年代,來華新教差會多達100多個,分屬英、美、法、德、加拿大、瑞典、挪威、丹麥等十多個國家,這些新教差會在華建立了一系列傳教機構,吸收了上百萬的中國教徒,幾乎在以一種病毒式的裂變速度在華境內瘋狂擴張。
民國初年,傳教士幾乎深入到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世紀30年代,民國境內的教會、堂會及聚會所超過家。
不知不覺間,隨著新教勢力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加之國情國勢的日趨糜爛,這只披著羊皮的“基督惡狼”,已經不可控地成長為了一只龐然大物,如不加以遏制,終有一日,它勢必將伸出利爪、展露獠牙,對這個尚在沉睡的東方巨龍,發動致命一擊。
綜上所述,作為金陵城內第一座正式的基督教禮拜堂,圣保羅教堂背景雄厚,其雖始建于1922年,名義上也只是一座小禮拜堂歐洲鄉村式小教堂,可建成的卻是由圣殿又稱大禮拜堂、鐘樓、神職人員宿舍和膳房共同組成,總建筑面積超過八百平方米的超級教堂
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它獨樹一幟、與圣殿相連,足足高達182米的鐘樓
這在當時,是金陵城內當之無愧的最高建筑高層王者
不僅如此,這座造價高達12萬美元折合當時白銀48萬兩的大教堂還坐落在即使放眼后世,在金陵城中也仍舊大名鼎鼎的太平南路上
要知道,就是在民國期間,該路段也是當時金陵城內最繁盛的街道,沒有之一,它北接總統府、南抵秦淮河,屬于金陵城絕對的市中心
正因為如此,區區不過2公里的路段,竟然寸土寸金,并依次坐落著東方飯店、國民大戲院、中華書局、寶慶銀樓、六朝建康都城遺址,以及包括圣保羅教堂在內的地標建筑,在整個金陵城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逢年過節,該路更是全城老少出門必逛的“打卡”勝地,就連極少出門的喬氏姐妹也曾多次和家人在這條街道游玩過,所以印象極其深刻。
只可惜,這條原本由“吉祥庵”、“花牌樓”、“太平街”、“門簾橋”和“朱雀路”等路段組成、1931年拓建成柏油路,被國民政府統一命名為“太平路”,取意“太平”的街道卻并未能給金陵城帶來好運,隨著金陵陷落,就連它自己都沒有逃脫日軍的洗劫和摧殘,再也不復往日榮光。
圣保羅教堂自然也未能幸免于難。
1937年,隨著日軍攻陷金陵,圣保羅教堂部分建筑遭到破壞,雖然主建筑僥幸得以保存下來,但它的災難并未結束。
1943年3月,該教堂被日本憲兵隊占用,直至抗戰勝利后,基督教圣公會收回教產,由傅、湯兩位牧師重新修復,圣保羅堂才得以重新正式開堂。
而金陵十三釵的劇情正是在日軍剛剛攻陷金陵城的背景下,圍繞著圣保羅教堂徐徐展開的,不過江浩然對此卻是有些不以為然,甚至可以說是嗤之以鼻。
因為圣保羅教堂所處的位置實在是太敏感了也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