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阿瑪請安,見過兩位先生。”
戴譯與田文鏡都閃身避開了弘暉的禮,“大阿哥客氣了。”
弘暉看了兩人一眼,不清楚他們身份,轉而繼續看著胤禛,“阿瑪,聽聞二弟要去莊子上種痘,我可否一起過去”
“你去那里干嘛”胤禛想也不想直接拒絕,“才病好就惦記著到處亂跑,你先前落下的功課難道都補起來了”
聽到功課二字,弘暉頓感頭疼,不過他早就料到四爺肯定不會那么輕易就松口答應,抬起臉一本正經道,“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兒臣行不了萬里路,但是去莊子上看看,說不準對功課學識也能多幾分理解,且宋朝的放翁先生也曾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兒臣讀了這么長時間的書,都未曾躬行”
弘暉見自己說了半天,也不聽胤禛開口,心里有些沒譜,想著要不再說些他還準備了一套關于重農事,想要去了解民生的說話呢。
田文鏡望著堂下的小兒郎,瞧著年歲不大,膽量卻不俗,四王爺在官場上的威名便是尋常官員都懼的,而這個弘暉阿哥卻眼里有神,又引據論點條理清晰,瞧著落落大方,行動間又透著一股子機靈勁兒,心里暗嘆一聲,不愧是王府嫡長子,天家貴胄又豈是尋常人家的子孫可以比得。
胤禛也詫異弘暉的這番表現,以往他一向覺得弘暉是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一直努力讀書,從不
會提出想要跑莊子上去瞧瞧的想法,更不會特地跑來他的書房長篇大論一番,為了去莊子上據理力爭,他看向弘暉,心里出現了“吾家有兒初長成”的心態,但對著戴譯與田文鏡,卻是道,“讓兩位先生見笑了。”
弘暉沒等到四爺的回復,而是看著胤禛與兩個文士你來我往的寒暄一番,只好悶悶不樂地回了外院。
心里還琢磨著,要不要再使使勁,或許可以從他額娘那里下手,不過烏拉那拉氏那里的成功率可能不高,本身弘昀就是李氏的孩子,對于烏拉那拉氏而言“兄友弟恭”可不抵用,去莊子上又可能耽誤功課,只怕他額娘不僅不答應,甚至還可能阻攔,弘暉這么一想,趕緊放棄了這個念頭。
他還在琢磨著各種方法時,蘇培盛就帶著四爺的話找上了門。
弘暉半信半疑,“阿瑪真的同意讓我去莊子上了”他心里有些不敢信,明明方才也沒見著他爹露出意動,他還以為行不通了呢。
蘇培盛笑瞇瞇地點頭,白凈的臉龐看著有幾分討喜,“但是王爺說了,您得帶上先生,不能耽誤功課,還得照顧好大格格”
“大姐姐也要去”弘暉吃了一驚,他瞧著那大格格一臉孱弱的樣子,估計走上幾步都要喘,這樣的體質還要往莊子上跑
蘇培盛點點頭,“讓大格格跟過去是李主子的意思,況且王爺也想著讓大格格多出去走動走動,只不過大阿哥要辛苦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