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哥,十六爺來了。”陳福的聲音剛落,弘暉便見到胤祿從包廂外走來,身后還跟著一個無須白面的內侍,以及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
弘暉沒多問,而是先讓對方坐下,給他們倒了一杯茶,順便打量著胤祿帶來的這個青年。
“每次咱倆見面的時辰都這么晚,這個點了想出宮可真不容易。”胤祿抱怨了一句。
“那也沒辦法,我阿瑪給我準備了好幾位先生,不等功課做完根本出不來。”
這一點胤祿倒是能理解,他也同樣如此,頓時心有戚戚,“那咱們可要快點了,總要在宮鎖落鎖前趕回去。”他湊近弘暉,擠眉弄眼道,“怎么樣,這可是我舅家表兄,靠譜吧”
那二十來歲的青年上前給弘暉行了一個禮,“鄙姓王,單名岸,給弘暉阿哥請安。”
胤祿都將自己舅家表兄喊來辦事了,相當有誠意
,弘暉瞧著這人雖然不茍言笑模樣,勝在沉穩,身姿挺拔,瞧著應該也是練家子的,不愁他身嬌體弱經不住海上飄零的辛苦。
只不過有一點,弘暉不太確定。
“這出海可不是小事,你舅父愿意讓他兒子親自去”弘暉是壓低聲音問胤祿的,胤祿聽了一笑,卻很坦然地說出來,“岸表兄是外室所出,舅父并不過問他的行蹤。”
換句話說,就是根本不管唄,估計身上也沒正經差事,要不然也不會被胤祿忽悠來出海,確實有點慘。
胤祿從頭到尾可沒有壓著聲音,王岸臉上卻沒有流露出半點憤懣或怯弱,平靜的仿佛所議論的人并不是他本人,這心性瞧著倒是不錯。
弘暉瞧著這人合適,既沾親帶故關系近,又踏實可靠能力足,敲定了人選,銀兩也準備充足,隨時可以備下貨物。
“商船已經準備妥當了嗎”
“放心,早就準備好了,已經在碼頭那里。”
弘暉點頭,“我那里可以派出幾個侍衛跟著,不過人不多,可以在我那莊子上再抽些壯丁。”
弘暉從四爺那里得到的那個莊子,里面的莊戶并不是佃農,而是家生子,簽了賣身契的那種,而且還是一家老小都生活在莊子上,根本不用擔心背叛的問題。
弘暉提到,“至于出海的路線,回頭我會親自準備。”
如今航海還是有風險的事情,弘暉的想法是讓這商隊沿著東南亞、南亞各國,然后途徑好望角,到達歐洲那邊,這樣一來危險會稍微降低些。
東南亞一帶不少小國都是清朝的番薯國,王岸他們若是缺了補給或是遇到麻煩,還可以上岸求助,甚至清朝廷的威儀到了南亞那邊,仍然可行。
胤祿對此也沒意見,兩人詳細談了要準備的物資和貨物,列了清單后,時間便不早了,將準備好的銀兩交給王岸,由他來安排購買,兩人打道回家。
弘暉一回到雍王府后,便問了院里的宮女,“我額娘那里歇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