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件事還是他宣傳出去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那些欠著銀子不還的人造成輿論壓力,如今連皇室阿哥欠銀子都要還,那些大臣們難道是比皇子阿哥還尊貴這種輿論放到民間不一定管用,卻也能讓那些人頭疼一陣子。
胤誐面色一僵,“那百姓不就全都知道我借了那么多銀子,這也太丟人了”
“你現在才反應過來嗎”胤禟涼嗖嗖掃他一眼,說著風涼話,“誰讓你欠下這么多的,活該讓你長個記性”
弘暉面帶微笑安慰道,“放心,欠錢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你能主動還上就好了。”
胤誐悶悶不樂,卻也只能如此了。
弘暉與胤誐、胤禟的這些計劃,胤禛事先并不知情,他先前以為弘暉只是讓人去盯梢,沒想到還讓胤誐敲鑼打鼓地去還銀,不過這一招確實幫了他很多。
追討庫銀的事情總算有些進展了,胤禛如今臉色緩和些,心里對自己的嫡長子頗為贊許,但是光從面上卻看不出絲毫,而是淡淡道,“弘暉還需多加磨煉,行事過于張揚。”
戴鐸早就瞧出了四爺此刻心里的滿意,他知道對方的脾性,微笑著開口,“弘暉阿哥年齡尚小,能有這樣的膽識與謀略,實屬難得,王爺何必過于苛責”
胤禛聽著對方的夸贊心里舒坦,這才與戴鐸商討著接下來的計劃,因為胤誐的帶頭還銀,如今已經有不少官員都緊跟著將欠下的銀子還了。
國庫借銀是當初康熙為了展現仁厚的一種手段,康熙自登位至今,經歷了不少事情,譬如平三藩、出征準噶爾,還將臺灣的鄭氏家族給收拾了,這些功績不管是放在哪個君王身上,都是了不得的偉業,但是除了這些功績外,康熙也經歷了很多次打擊,在早年的時候,他接連喪子喪女,還連著沒了三任皇后,民間不免有些傳言,都是議論當今圣上克妻克子的,這種流言對一個帝王來說并不致命,卻也不是什么好事。
等到康熙十八年時,京城居然發生了地動,京中損失慘重,百姓房屋倒塌損壞不可計數,死傷慘重,更是有人說這是上天降下的警示,為此康熙不得不下了罪己詔,自此以后他便越發注重名聲,十分愛惜自己羽毛,對臣下百姓都推行仁政,對朝官更是寬宥,這國庫借銀便是其中的手段。
一開始朝臣借銀或許是為了急需,但是后來明明已經有了償還能力,眾人卻不舍得還了,而是繼續拖著,甚至還有不少人借著庫銀來揮霍,拿著國庫的銀子在民間放利子錢,從而飽了自己的荷包,胤禛對于自己查到的這些資料深惡痛絕,恨不得立刻將這些人都收拾了,但卻沒這么簡單。
胤禛覺得如今是個好時機,隨著還銀的官員越來越多,剩下的就那么幾個刺頭,他們追銀壓力會小很多。
戴鐸卻覺得情況沒那么樂觀,剩下的刺頭才是真正的難處,這些人各個都是有來頭,身后站著的人便是胤禛也惹不起,不管是直郡王還是太子,他們都一貫強盛霸道,這些人有他們護著,哪里好對付了,更何況其中的曹家、李家,更是皇上的人,四爺若真的強逼,只怕最后落得里外不討好。
胤禛一臉冷硬,“即便如此,本王也要讓他們將借走的銀子都還回來。”
趁著如今還銀熱潮,胤禛帶著人手繼續開始上門追債,不過那些人走到哪里,幾乎都被人時時刻刻跟著,偏偏還發作不得,一抬頭就看到雍郡王那張冷臉,這些人被折騰得夠嗆,只得進宮去找皇上哭訴。
就算戴鐸先前提醒過,胤禛也沒料到最后阻止自己的竟真的是太子。
康熙將胤禛召進宮,不許他再繼續跟在這些大臣身后要債,因為太子去說了情,請求康熙能寬宥幾年,容那些大臣慢慢還上這筆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