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時海上倭寇泛濫,海盜猖狂,時常上岸劫掠,又有很多百姓出逃海外,棄田從商,導致大量農田荒廢,后來前朝末年推行海禁。
清朝入關以來,漢人抵制反抗,又有前明余孽潛逃出海,臺灣的鄭氏家族勢力龐大,為了防止鄭家人勾結內陸反清力量,自先帝時期就實行全面海禁,直到如今的圣上登基,剿滅了鄭家在臺灣的勢力,海禁與地方的“遷海令”才逐漸松動起來,開始實行“開邊展業”,當年內遷的百姓得以返鄉。
所以此時出海已不算什么大事,但是京中官員卻鮮有參與,故而今日才會這么震驚。
他們早就聽聞福建、兩廣那邊的官員富庶,原本還不以為意,今日見到弘暉獻上來的這些,心里忍不住嘀咕起來,看來那些家伙們是沒少賺啊。
在京中大多數官員眼里,外放最好的去處莫過于江南一帶,不僅人杰地靈氣候宜人,還經管著鹽引油水很多,但如今看來,只怕兩廣、福建一帶的官員平時撈到的油水不一定少于這江南地區,不少大臣開始心思浮動起來。
弘暉仿佛不知道自己獻上來的寶物有多么誘人,他抬頭看向康熙,一臉誠摯,“孫兒與十六叔聽聞海外有頗多寶物,便派了船隊出海搜尋,想要獻給皇瑪法,不想船隊在海上遇險,時隔多日才回京”
康熙看向弘暉時,臉上神情不怒而威,“遇險你來說說都發生了什么”
弘暉便一五一十地將王岸他們的經歷給說出來,他希望康熙能讓朝廷組織商船出海,但是這里面的風險也必須得提前說清楚,誘惑與風險都擺在那里,將來即便是遇上了海浪血本無歸也不能怪到他這里。
此刻待在這太和殿的官員都是朝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各個都手握重權,要么就是康熙身邊那的親信以及兒子,方才他們見到弘暉抬出這么多的珠寶與西洋物件,都忍不住眼紅心動,可這下聽了弘暉提到的那些風險,無法預知的海浪、隨處可見的猖獗海盜以及各種可怕的海怪,原本火熱的心頓時冷靜下來。
出海確實可能會有巨額回報,但是更可能是血本無歸。
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以他們如今的身份,想要銀子的手段有很多,似乎沒必要選擇這條路。
弘暉看向康熙,“皇瑪法,據說那些西番人數百年前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咱們大清如今吃的地瓜、玉米、馬鈴薯等物都是從此地來的,而且他們那里除了這種高產的糧食外,還盛產金礦,孫兒與十六叔此次還得了好幾箱子的金幣”
弘暉就這樣上下撩動著眾人的心,原本已經退縮的朝官如今聽了又被燃起心思,金礦啊,若是能派人找到一個金礦,那么家族百年基業都不用愁了,甚至還可以更上一層樓,而康熙也同樣呼吸一滯,作為一個帝王,他私庫里財寶無數,但是高產糧食誘惑太大了。
大清因為有著馬鈴薯、地瓜、玉米等物,養活了眾多百姓,自他登基以來,就鼓勵百姓多種這些高產的作物,如今的人口較之歷代前朝都要多,焉知這不是天佑大清,便是那些漢人們,如今不也都臣服于他們的統治
若是能出海找到更高產的作物,只怕以后再也沒人敢質疑他們滿人的統治,但是這里面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看著明顯心思浮動的大臣們,康熙眼睛微瞇,看向弘暉與胤祿,“十六與弘暉這次算是立了大功,回頭朕要好生獎賞你們”
胤祿的眼睛頓時亮起來,轉頭看向弘暉,兩人都露出高興的笑來,康熙瞧著他們這樣天真模樣,原本還有些煩悶的心情瞬間好了些,心里想著,果然還是年齡小些的更有趣啊。
他大手一揮,就讓弘暉兩人將那些項鏈珠寶帶回去,除了留下幾件新奇的西洋物件外,康熙并沒有多稀罕那些財寶,倒是那些大臣們眼巴巴地看著小太監們想那一箱箱的寶物給抬出,羨慕不已,他們中的不少人還要換國庫的銀子,而弘暉與胤祿兩人不過是半大的孩子,卻有這么多的財寶,怎么讓人不眼紅。
弘暉與胤祿帶著幾個箱子出宮后,便打算按照之前約好的占比分成將手頭的這些金銀珠寶給瓜分了,不過兩人決定,還是先抽出其中一部分,作為王岸等人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