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這次喊你們過來,就是想要聽你們說說這出海之事,你們是什么想法”
康熙的話拋下,底下的兄弟們都相互看看,卻沒有一個主動站出來答話,若是往常,直郡王與太子必定要爭這第一人,但是他們相爭多年,對彼此都相當了解熟悉,卻對這出海之事同樣陌生,如今被康熙問起,根本說不出什么名堂,不僅是他倆,其他的兄弟幾人同樣沉默。
“咳。”胤禟清了清嗓子,見兄弟們都看向了自己,便主動開口,“皇阿瑪,兒臣覺得這西番諸國并非是我們原先認定的那樣貧瘠,雖然他們文明禮數原不比咱們,但卻極其富有,恰好咱們如今國庫空缺,若是派人出海的話”
他話中意思很明顯,就是想要朝廷派人出海,他都不知道弘暉與胤祿什么時候讓人出海的,若是早知道了,肯定也會參一份股,這次望著兩人滿載而歸,可把他羨慕壞了,如今皇阿瑪問話,胤禟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定要讓這事辦成。
胤禟對商賈之事格外感興趣,如今又跟著弘暉一起賺了不少銀子,可謂是熱情高漲,現下得知海外也有許多金銀財富,他比旁人更家激動,這時卻出現了反對之聲。
“兒臣不以為然,”胤禩忽然開口,“海外西番不通禮數,目無法度,若是我朝百姓紛紛效仿,極易人心浮動,況且若百姓都慕利從商,何人事農屆時農田荒廢,動搖國本,依兒臣之見,理當杜絕出海之事,重新實行先帝時期的海禁政策。”
胤禩這番話可謂是有理有據,而且是根據前朝的歷史之鑒,可謂是直接戳中了康熙心里的擔憂,胤禟見皇阿瑪果然臉上露出沉思,不免有些著急,也顧不得說此話的人是自己八哥,匆匆反駁,“皇阿瑪,兒臣覺得并非如此”
在胤禟看來,前朝哪能與如今相比,當時確實有不少百姓為了出海私逃,致使農田荒蕪,但是今日卻不同。
“因皇阿瑪大力推行那些高產作物,咱們的百姓糧食比原先多了許多,也正是如此,人口也比原先多了起來,如今鄉野間每家人口都要比原先多,等到他們成人,分到手的土地反而少了”
其實他說的就是一種人地緊張的關系,這種事若是放在以前,他肯定是不懂的,但是自從與弘暉開辦了那個琉璃坊,他還要時常過去視察,有時也會聽到工人們的談話聲。
工人對于琉璃坊的存在是極其感激,按照他們所說,他們家中的土地都不夠多,偏生兄弟生得多,等到分家分產時,分到的田地很難養活自己的小家,工坊給他們的工錢反而成了一條出路。
胤禟認為,如今的大清明顯有好些人根本沒地可種,還不如組織起來讓他們出海。
康熙沒想到老九居然還能說出這般有見識的話來,可見這陣子是長進了不少,對于兩個兒子的發言,他未作出點評,而是將目光落在胤禛身上,“老四,既然這事是你家的弘暉引起,便由你這個當阿瑪的來說說吧,你自己是如何想的”
胤禛的眉頭微蹩,這些日子他從弘暉那里聽到了不少消息,心里還真有很多想法,但是很多念頭都是又亂又雜,如今聽康熙發問,思忖片刻,斟酌開口道,“兒臣覺得西番諸國雖只是蠻荒之國,卻一直心懷不軌,于南洋一帶多有滋擾,若是實行海禁極為不妥”
胤禩的唇微抿,手不自覺握緊。
胤禛腦海里想的全都是從弘暉那里得到的消息,那些西夷人喜歡對外探險,尋求財寶,數百年前發現了一塊未開化的大陸,對當地百姓大肆屠殺,只為了侵奪他們的金礦土地,而他們大清的富足足以引起這些海外之人的覬覦,南洋諸島就有人前來滋擾,雖然大清兵強馬壯,絲毫不畏懼那些西夷小國,卻也該留心堤防,不能完全地推行海禁。
“若按四哥所言,確實該派人仔細堤防。”胤禩眉眼含笑,看了一旁的胤禛一眼,“但是出海經商之事極為不妥,尤其是對朝臣與皇親而言,此舉有失身份”
所謂“士農工商”,商者為末,身份低賤,若是大清的百官與宗室也去海外經商,讓那些漢人文臣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