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康熙不是沒有想法,還特地讓戶部來想出對策,最終也不過是士紳地主蠲免七分,農民蠲免三分,這樣的情況下那些農民們勉強算是沾到一點好處了,可弘暉卻半點不滿意。
如今土地被大多數地主豪紳圈占起來,很多農民都是無地之人,這樣的蠲免政策根本優惠不到他們身上,反而便宜了那些地主。
其實地主圈占土地這點,對清朝的統治來說根本就沒好處,康熙不是沒想過辦法來阻止這種土地兼并,但是效果甚微,弘暉知道,其實在如今土地私有的情況下,土地兼并就根本不可能消失,像是靠著出海賺了不少銀子的人京中百官,他們都有廣置土地,而這會造成農民所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少,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弘暉其實也是加劇土地兼并的“兇手”。
但是他卻又有一個法子,能讓百姓們在失去已有的土地時,能將日子稍微過得好些。
弘暉準備給康熙上一份折子,因為他愛折騰各種新物件,在年初的時候,康熙就已經讓他去了工部,倒是與胤禩成了“同事”,所以如今他想要給康熙上折子極其方便,都不用經過四爺那道程序。
夜里書房中,弘暉掏出毛筆就埋頭苦寫,其實他這次提出的點子并不算新穎,如今朝中就已經隱隱有人在提,不過更多的朝臣卻是對其進行打壓,那就是攤丁入畝政策。
如今朝中已經不少人意識到土地兼并問題,也有不少人為此而擔憂,那些讀著經書長大的士大夫們,也并非全是尸位素餐之人,也有不少是真的抱著“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志,故而苦苦思索著前程出路,不少人就對如今的丁銀提出想法。
朝廷的稅收其實很雜很廣,正所謂“苛捐雜稅”,百姓們交給朝廷的稅既有既定的,也有不定期的,甚至可能是每年每季都會有不同的名目來征稅,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征收方式就是“人頭稅”,這也就是“丁銀”的意思。
朝廷是按照人頭,也就是按照每家每戶人口的多少來征稅,這對于底層百姓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明明家中沒有多少田產,辛辛苦苦為地主種地只得微薄的糧食,卻還要為家中的人出不少的稅,也正是因為如此,鄉下才會出現溺死嬰兒的事件。
每多一個人口,那就意味著要多交一份稅,若是個男孩長大還能當勞力替家中分擔,而若是女孩則往往被視為“吃白食”的,所以越是貧苦的地區,溺死的女嬰越多,這事在弘暉調查育嬰堂的時候就有些了解,心里一直積攢著一些想法。
如今朝中已經有人提出想要廢除這種人頭稅,以田畝稅來代替,也就意味著田地越多的人家,要交給朝廷的稅就越多,這樣朝中稅收的主要對象就從廣大窮苦百姓轉向了那些富紳地主,這也就是朝中眾人反對的原因。
朝中那些大臣們,哪個不是家資豐盈地產豐富,這種改“人丁稅”為“田畝稅”是直接在動他們的利益,故而這項政策遲遲沒有成功。
而弘暉這次在折子上所寫的則是內容更詳細,將期間會涉及到的各項都提點出來,可謂是個完整的方案,只要交上去就隨時能實施那種。
而且他有后招,能保證這政策不僅不會受到阻攔,甚至還會得到朝臣們的大力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