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混世魔王他們還能口誅筆伐幾句,偏生這個弘暉阿哥他們打不得罵不得,連抱怨幾聲都要背著人,若不然不僅雍親王會黑著臉找上門,就連皇上也很是不滿。
如今弘暉去了山東,四爺與烏拉那拉氏心里都有些掛念,不過這夫妻倆都不是那種將情緒流于表面的,旁人也看不出幾分,不過四爺每回有些掂量弘暉時,都忍不住到正院小坐片刻。他記得那小子在離京前特別喜歡去福晉那里請安,連帶著他有時想要尋弘暉,都是去烏拉那拉氏那兒。
比起雍親王夫婦兩人的沉默思念,康熙的表現就直白多了,直接讓人去山東那邊問候幾句,弘暉在京中時,也沒瞧見這康熙對他有多少厚愛,瞧著還比不上那些年幼的阿哥以及其他年長的皇孫,可自從這弘暉離京后,康熙總覺得這京里冷清許多,不似以前那般熱鬧。
每有此感時,他都忍不住感嘆自己果真是上了年齡了,若不然怎么嫌身邊冷清呢,他想起之前千叟宴上,那些民間的老翁們便是這樣的心思,總是想著兒孫們能伴在自己身旁,當時他還在心里暗笑那些人沒志氣才整日惦記著含飴弄孫,如今卻生了同樣的心思。
而等弘暉將書信寄到京城時,康熙收到弘暉遞上來的折子,頓時覺得心情舒暢無比,尤其是在看到弘暉送到京中的東西,心里更是舒坦,雖然目前那連弩還沒制造出來,但光是看著山東那邊煅燒出來的這匕首,康熙就已經覺得很是不凡。
果然弘暉這孩子就從沒讓他失望過,康熙再次將康熙寫得折子又翻出來看了幾遍,等將連弩的厲害之處瞧了好些遍,心里火熱一片,不僅是對即將擁有這么厲害的武器而高興,還有幾分自豪驕傲,這滿京城再也尋不到能比得上弘暉本事的兒郎了,而這樣優秀的子孫是他們愛新覺羅氏的。
康熙這段時間沒見到弘暉,心里格外惦記,才發現原來自己對老四家的這個孫子是相當滿意,他將弘暉這些年做的事情翻出來仔細琢磨,越想越覺得這孩子心誠不貪功,難得啊,可惜他卻找不到人來夸贊,康熙心里門兒清,弘暉這孩子太出色太打眼,京里那些老狐貍們都蔫壞,這才看弘暉不順眼呢,康熙也不高興找他們來說道,干脆將老四喊進宮。
胤禛被皇上一道口諭召進宮時還有些懵,自從太子被二廢后,朝廷上百官們多次提出再立太子,不管是要再次復立胤礽的聲音,還是推舉胤禩的呼聲都不小,但是皇上卻遲遲沒有表態,甚至對胤禩的態度都愈發冷淡,胤禛與自己的謀士門生謀算過,最后一致覺得這個緊要關頭還是選擇中庸之道更穩妥。
故而這一陣子胤禛整日修身養性,不流露半點對世俗權力的渴望,整日不是談道便是論佛,不成想皇上居然在這時召他入宮,胤禛心里閃過許多的念頭,盤算著這回皇阿瑪召見自己會是何事,但萬萬沒想到這回康熙召他竟只是為了嘮嗑聊天的。
胤禛被康熙拉著聽了好一會兒關于弘暉的夸贊,全程都是繃緊一張臉,康熙對著他這張冷臉很是嫌棄,他絮絮叨叨說了半天關于弘暉的事情,也不見老四這個當阿瑪的附和兩聲,瞧著還比不上自己這個當皇法瑪的。
胤禛被康熙攆走的時候還沒緩過神,不過很快他就知道弘暉在山東搗鼓出的東西。
康熙的傾訴欲在胤禛這里沒有得到滿意,只得等到第二日朝會的時候,讓太監將弘暉遞上來的折子給通報一遍,這下朝殿里百官盡數知曉雍王府的弘暉阿哥如今又做出了哪些功績。
比起冷著臉的胤禛,這些朝臣們要懂事得多,一點也不吝于自己的贊美之詞,對遠在山東的弘暉說出了一堆的溢美之詞,成功讓康熙感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