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將弘暉送走后,就有些著急上火,他這些年好不容易在士林中混出一些名聲,拉攏了不少讀書人,如今若真的要按照弘暉的要求去組織出一支出海講學隊伍的話,而且還是要求選拔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那肯定會得罪不少人。
但凡是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那肯定都是想要為朝廷建功立業的,指望著入閣拜相的,如今他卻要讓人家經歷兇險去海外,到那些蠻荒之地給西夷人講學,這不是侮辱人嘛。
更何況那些讀書人大多數都是有自己的節氣與傲骨的,他平時與這些文人結交的時候,都是作出禮賢下士的姿態,半點親王的譜都沒有擺,如今想要來使揮這些人,只怕他那誠親王的身份也不方便拿出來用。
若不是皇阿瑪示意的,胤祉是真的不愿意趟這趟渾水,他露出苦笑,心里實在想不明白皇上怎么也與弘暉一樣胡鬧起來,真將讀書人弄到海外去多費勁啊,而弘暉口里的那些好處他壓根就不信。
胤祉的臉色忽然僵硬,難不成皇阿瑪是知道了他的心思,這才有意讓他去為難那些讀書人,從而消減他如今在士林中樹下的名聲胤祉越想越渾身發冷,他覺得自己沒猜錯,若非如此,皇阿瑪又怎么會想著讓讀書人去海外講學呢,當即便出了一身冷汗,決定要立刻將這件事安排起來。
既然皇阿瑪如今對他有猜疑了,胤祉那點小心思全都退縮回去,甚至還積極組建起弘暉這次傳達給他的任務,心里打定主意定要將這件差事辦得漂亮,這樣說不定皇阿瑪瞧了高興就不追究了。
康熙在允了弘暉之后,雖沒有過多干涉弘暉的事情,但也時不時讓梁九功上前來說道一下如今外面的情景,還會問上幾句關于弘暉在宮外的動態,哪怕對出海講學之事并不是很動心,但是他還挺好奇弘暉打算要如何來行動,結果就聽到了他那三兒子如今在宮外四處奔走疾呼,呼喚著讓讀書人們都加入到海外講學的隊伍中,讓那些海外蠻夷之人都接受孔孟圣賢的教誨。
康熙聽了沉默,若非是親耳聽到這話是由梁九功說出,知道他是不會騙自己的,康熙都不敢相信這事會是胤祉做出來的,而且他怎么也想不通這老三怎么也牽扯進去。
在康熙看來,弘暉想要派人去海外講學不過是一時興起,甚至可能是為了那海南之事而心懷不忿,想要借機尋回場子,對此康熙不置可否,看在這個孫子為朝廷辦了不少差事的功勞上,未嘗不能縱容他一回,但是胤祉從頭到尾與此事毫無關聯,又是如何牽扯到這里面呢
等聽了梁九功將弘暉忽悠胤祉的事情說出時,康熙不免對自己這個三兒子有幾分嫌棄,聽聞老三平時學問做得不錯,怎么如今倒是被一個小輩給蒙騙到了,其實要說蒙騙也有些過,弘暉這小子此次其實是有意誘導,但又算不得是私造圣意。
梁九功覷了皇上一眼,見康熙臉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神色來,卻又不像是對弘暉阿哥惱怒的樣子,不禁瞧瞧為自己擦了擦額上冒出的虛汗,覺得弘暉阿哥可真是喜歡兵出險招,眼前這種情況也不是有一回了,他好幾次都以為皇上會下令處罰弘暉阿哥,但奇異的是每次弘暉阿哥都僥幸從中逃脫,次數多了,梁九功就越發心驚。
他可不認為這是皇上有意要放弘暉阿哥一馬,畢竟皇上可是連自己親手養大的太子都舍得狠心廢棄,又怎么會對弘暉阿哥多次縱容,所以只能說是弘暉阿哥每次都將皇上的心思揣測到位,每次都是踩在了皇上的底線之上將自己的事情辦妥。
梁九功將頭垂得更低些,他不敢讓人看清自己此刻的臉色,心底卻對弘暉阿哥的評價又高了幾分,看來日后雍王府的幾位主子都要小心對待,有著這樣玲瓏心思的人在,說不定那日就變了天。
而弘暉那里對胤祉如今的情況也是盡在把握之中,他在得知胤祉行動起來后,甚至還特地派人去給胤祉支了招,弘暉知道這個三皇伯平時都是走著親民路線,如今想要借用皇親阿哥的身份施壓肯定不行,說不定還可能導致那些讀書人產生逆反心理,如此一來就只能打感情牌了。
原本這京中讀書人就對胤祉感觀不錯,覺得他不僅在文學、書法上都頗有造詣,而且還禮賢下士,交友從不在意身份貴賤,胤祉有不少老師、門生都只是學者或是沒有功名的布衣出身,這讓他不僅在京中讀書人的圈子里受到尊重,就連江南那一帶的文人都對這位親王很是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