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前也與大清開戰過,當時打輸了就直接向清朝投降了,最后也沒什么損失,這幾年彼得皇帝在沙俄境內搞各種改革,甚至還試圖想要向歐洲那邊擴張,可謂是野心勃勃,自然不想再像他父親當年那樣像清朝投降,可他也抵不住這不斷進宮施壓的貴族們,感到頭疼不已。
彼得想要在沙俄進行改革,這事本就受到不少舊貴族的抵制,如今再加上胤禎的率兵逼近更是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最后彼得為了自己心里的改革發展大計,只得忍氣吞聲派人去與大清講和,只盼著胤禎能早點撤兵,當務之急他還是要抓沙俄境內的發展,大清的軍隊踏入沙俄的國土,哪怕這些人什么都沒做,沙俄百姓都人心惶惶。
彼得做出求和姿態可以說完全是逼不得已,心里受到了巨大的煎熬,但最后還是選擇忍氣吞聲,只是他沒想到這次光是投降可沒有用了。
上回沙俄也投降了,最后還從清朝這里啃去了那么一大塊肉,這根本不合理,對此弘暉耿耿于懷,如今胤禎占據勝勢,哪能就這么輕易放過沙俄。
這幾年胤禎都沒怎么回京,他帶著軍隊進了沙俄后,就一直在那邊盤旋定居,就像是土匪進了地主家,一直耐著不走,彼得與沙俄的忍耐都快到了極限。
原本康熙對此還是有些微詞,他這人一向好面子,總覺得弘暉提出的此舉十分不妥,有失大國體面,可弘暉卻給他扯出一堆現代國家外交,甚至還特地從出海講學團那里拉了幾個人來游說,康熙聽了那西洋英吉利與荷蘭、西班牙等國之間的你來我往爭奪各種利益陷入久久沉默,雖然這看上去就像是野蠻人在扳手腕比力氣,但也確實證明西洋那些國家各個都野心不小,瞧著便不是安分的主,以前還真是小瞧他們了。
這樣一看,這沙俄其實與西洋那些國家其實還挺像的,康熙心底轉過許多心思,他聽聞了沙俄近些年一直想要向西洋那邊擴張,一個念頭在他腦海閃過,或許讓沙俄往西洋那邊去,與那些國家湊在一起爭來斗去是個不好的選擇。
大清這邊按照弘暉的提議,也擬定了一個似模似樣的條約,里面對沙俄提出了條條框框眾多要求,其中最要緊的便是要將那塊原先無主的西伯利亞給收回去。
沙俄是一個貪婪的國家,這些年一直所圖不小,若不然也不會一直暗戳戳與準噶爾搞事,他們看到大清遞過去的條約時,差點沒嘔出一口血來,是他們看走眼了啊,這大清往日看著是一個大方的主,如今卻獅子大開口了,沙俄哪里舍得將自己吃下去的東西給吐出來,哪怕這塊地原先就不屬于他們的,可如今叫他們再拿出來還是令沙俄肉痛不已。
可望著盤旋在沙俄虎視眈眈就是不離開的胤禎軍隊,彼得心里就算再怎么不甘,還是只能簽下條約,將那塊土地還了回去。
他在心底安慰自己,沒事,反正那塊土地上也沒住多少人,就算收在手里,差不多也等同于無人之地,算不得是多大的損失,可是心底卻總是覺得空了一塊,每日翻開地圖都十分不甘心,頓時對沙俄國內的改革抓得更緊了。
弘暉根本不知道他們大清這波操作,還刺激到了鄰居彼得越發要改革圖強的心境,如今他看著新到手的輿圖,看著新鮮到手的那么大一塊西伯利亞土地,激動得只想搓手,開始尋思起要如何開發這塊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