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暉特地讓人打聽了一下這弘晉的事情,這個堂兄只比他大一歲,許是先前一直處于被關押圈禁狀態,性子比較喜靜,聽聞平時愛好書畫,倒是一個文雅人,弘暉在探聽到這些消息后,心里尋思著這樣的性子應該相處起來比較容易吧。
他聽聞這弘晉身子有幾分病弱,為此特地讓人備了許些藥材送過去,都是特地讓太醫看過對癥的藥材,甚至還找了那個西洋醫生拿了一些保健藥物來,一并送到了弘晉府上。按照弘暉的分析,康熙是打定主意要捧出一位胤礽的兒子,如今眼下這位瞧著脾性還不錯,算是好相處的,那他也喜歡這個弘晉能盡量活久些,若是真的是個短壽的,誰知道接下來被換過來的是好還是歹呢?
不過在送了幾回藥物與關懷后,他與這弘晉就沒什么往來了,他們兩人平時的交集委實不多,兩人習性也可謂是天差地別,弘暉自認為是喜歡實踐的理工科出身,那么弘晉則是崇尚閑情雅致的藝術生,兩人待在一塊兒就只能大眼瞪小眼,最后弘暉還是放下了對弘晉這邊的熱衷,專心去搞自己的事業去。
他將西伯利亞的豐富石油狀況上報給康熙后,雖然如今一直沒聽聞上面有什么動靜,弘暉隱約能猜到一些康熙心里的遲疑與顧忌,但是他心底對這事挺有把握,只要黑龍江那一帶傳來動靜,他就可以說動康熙,畢竟那么豐富的寶藏呢,他就不信康熙會不動心。
但是這關于油田的勘測、開發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弘暉雖然先前在山東那邊培養出一批班底,但要是想讓這大清各地都能將這石油用起,那光靠那么一批的班底肯定是不夠的,他必須還要繼續培養大量工科人才,甚至是培養訓練出更多的工業生產勞動力。
不僅僅是這石油開發,還有那鋼鐵鑄煉也同樣如此,再利用上石油開發出來的燃料后,煉鐵工坊那邊開發出不少合金,而這只是根據老師傅們幾十年的經驗罷了,只有通過正規學習相關知識,了解其中涉及到的各種化學知識,甚至將它們整理成冊形成一門科學,從而傳遞給更多的人,才能徹底將這合金開發利用起來。
所以弘暉想要開設專門學習這些工業生產知識的學科,安排大量人手進行集中學習,然后培訓上崗,其實換言之,就是弘暉想要將他原先在自己莊子上搞出的那種新式學校推廣開,讓莊子外更多的人都能參與到新式學科的學習中,甚至想要讓康熙將這件事頒布下去,讓那些書生們也學起這物理、化學,爭取研究開發出更多的科研成功,從未真正造福大清。
而他的這些想法一經說出,就立刻引起很多人反應,整個京中像是炸了鍋般,對此議論紛紛,尤其是那些科舉入仕的士大夫們更是對此反應激烈,他們對弘暉這大膽提議表示出強烈的抗議。
不僅是這些士大夫官員,那些還在艱辛讀書的書生與文人們也都紛紛抵觸起來,他們都讀了幾十年的圣賢書了,如今這弘暉阿哥突然說要他們再去讀一些新學科,這不是胡鬧嘛!
而且那些事情都只是低賤的工匠們才需要去了解掌握的,他們可是讀書人,怎么可以去專門學這些,簡直就是有辱斯文!
這些讀書人的反應比弘暉原先設想的還要激烈,在他向康熙提出這種觀點后,差不多是所有人都對此持以反對的態度,就連康熙心里也是不太贊同,他如今確實是需要大量開發石油、鋼鐵的人才,但是這也不必讓那些讀書人親自來學,這種事情交給那些身份低賤的工匠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