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弘暉敢肯定,康熙私底下肯定培養了不少連弩兵手,如今這個時候準噶爾發生叛亂,那就是送上門給康熙來練手的,這些想法在弘暉腦海思量一番后,弘暉的心思就轉到了沙俄身上,比起處置那個策旺阿拉布坦,他顯然對沙俄的興趣更大,要知道弘暉心里還惦記著那西伯利亞大寶庫呢,而且經過他上回那么一科普,他就不信康熙心里沒點想法。
準噶爾叛亂的消息傳到京中來,眾人反應各異,這京中也是住了不少蒙古貴親,甚至有些人的部族與那準噶爾相距不遠,如今聽聞了這消息,哪里能心里不擔憂,策旺阿拉布坦叛變后,就立即禍亂與其相隔不遠的西藏,焉知下一個遭殃的會不會就是他們的部族,故而這些日子往康熙那里遞折子的人不少,無外乎是要嚴懲這策旺阿拉布坦。
有這樣不安分的鄰居,其實住在準噶爾附近的部族也是需要強大的心理才行,準噶爾一族已不是頭一回叛亂,光是在康熙這一朝就已經有數次,可見心里對這朝廷壓根沒幾分敬畏,若不然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叛亂,可康熙卻數次寬免了他們,還多次封爵賞賜,只因為這準噶爾所居的位置實在是特殊,其與北方的沙俄相連,可謂是西北的門戶,若是處理不好,很可能就成了沙俄進攻的決口。
所以康熙對準噶爾的態度都是盡量以安撫為主,但是如今情況卻不一樣了,當初在太和殿前見識過連弩威力的京中百官面色各異起來,他們本就兵強馬壯,如今戶部不缺糧,若真打起戰來,那軍事補給肯定能跟得上,甚至相當富裕,而又有了連弩兵手,就更是如虎添翼,準噶爾在這個時候叛亂簡直就是作死。
哪怕是不懂兵事的文臣,如今都對清廷出兵充滿自信,故而這場出兵平叛叛亂的差事竟成了香饃饃,幾乎是穩勝的局面,若是能拿到這差事,到時候身上就多了一份軍功,簡直就是白撿的功勞。
一時朝中難得眾人意見一致,弘暉聽聞在朝會時,那些朝臣們紛紛對著康熙義憤填膺口誅筆伐一番,而他的那些叔伯們更是一個個都主動請纓,想要親自上陣去將那策旺阿拉布坦緝拿進京歸案,這樣的場面可謂是相當感人,若非是清楚眾人心里的謀算,弘暉都真的要信他們是一心報國絕無私心了。
可惜不僅是弘暉看得清楚,康熙也不糊涂,哪怕不少皇子阿哥都紛紛請命出兵,他卻遲遲沒有開口應允下來,在這個節骨眼子上,他反而將弘暉傳召到宮中。
弘暉一進宮,不少人就立刻收到消息,他們猜測著皇上難不成是想要將這差事交給弘暉阿哥?仔細一想也極有可能,雖然弘暉阿哥先前從未展示過對兵部的事情感興趣,但是先前既然能弄出那連弩,可見在這兵事上有幾分天賦,最要緊的是,弘暉阿哥得皇上的圣心,只要皇上下了旨,旁人又能如何呢?
不少雙眼睛都盯緊了宮里,但是乾清宮中的情勢卻絕非他們所想那般,弘暉在跟著小太監進了乾清宮后,發現康熙竟然只是著了一身便衣,雖然也是明黃一身,但瞧著卻比往日隨和不少,臉上還掛著愜意的笑容,在見到弘暉進殿后,還招呼他到近旁坐下。
弘暉見此也不矯情,將分寸拿捏好后就親昵自然地踱步過去,等在康熙身邊坐下后,才發現康熙面前呈放了一張輿圖。
如今輿圖不是輕易就能見到的,多事在軍中才可見,而康熙面前的輿圖可不僅僅只是大清的國土,弘暉一眼掃過去,看材質像是用羊皮制成,雖然有些地域不夠清楚,但看規模應該是世界地圖,而康熙此刻目光則是鎖在西伯利亞那一大塊土地上。
“皇法瑪,據兒臣的消息得知,此次準噶爾的叛亂與那沙俄有聯系……”弘暉輕聲開口,他派了探子到黑龍江一帶去,這本是一件隱晦的事情,但是弘暉不信康熙不知這事,只怕這京中四處都是康熙的探子,而他身邊尤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