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原先不過是尋常人家,偏生孩子生得多,為了養活一大家子,張家夫婦每日都要勞苦耕作,好在張家長子是個有造化的,被選到了王府當差,后來更是得了王府阿哥的青睞,成了親衛,張家的日子才越發好過起來。
張家長子成了王府親衛后,便將自家弟妹都送去私塾認字,原本以為這日子會越過越好,哪知王府送來消息,張家長子竟然殉職了,雖然有王府阿哥送來的撫慰金,張家人不需為生計發愁,但心中的悲痛卻無法消去,尤其是張家幼子張瑛。
張瑛原本就與大哥關系最親,在張瑚去世后,原本活潑的性子就沉悶了下來,等過了兩年做出讓眾人大吃一驚的決定,他決定要像大哥那樣,為雍王府弘暉阿哥效力。
張家人不知道這幼子心中是如何想的,只知道這小子在進京一趟后,匆匆回來收拾了一個包袱就一直沒回來,只有寥寥幾語的家書寄回來。
張瑛找上雍王府時并沒有上報自家大哥的名號,但還是被張瑚曾經的同僚認出,領著他去見了弘暉,而弘暉見著這個少年時,眼里有些恍惚,張瑛與其長兄相貌頗為相似,只是比起張瑚的沉穩,少年人眼里的銳利更加灼亮。
弘暉不過是考較了這個張瑛一番,便決定收下這個人,并不是看在張瑚的面子上,而是真心喜歡這樣果敢進取的少年人,等到挑選人手隨使者團去沙俄時,他就將張瑛塞到隊伍當中。
弘暉派去的人手只需要到西伯利亞那一帶就足夠了,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而這一路又能增長不少見識,讓張瑛跟著去可以好生歷練一番。
張瑛在接下這個差事后,心里就發了狠,定要不辜負弘暉阿哥所托。
西伯利亞非常地冷,哪怕在出行之前就已經聽弘暉阿哥的安排做足了準備,但他們等過了黑龍江后仍要繼續北上,裹著厚重的棉服都抵擋不住這陌生地界的風寒。
風霜讓少年人面上多了滄桑,他想要立刻拿下功勞來向弘暉阿哥證明自己,可惜這北地實在是太冷,而且人跡稀少,想著出行前弘暉阿哥的命令,眾人勘測所到之處的地貌,打聽各種民俗,甚至還試圖學當地人的語言。
等到日后弘暉阿哥來開發這塊土地時,他們此刻所學的東西都能派上用場,若是學得好,甚至有可能在阿哥跟前拔頭籌,為此眾人都是鉚足了勁想要多學些,但是張瑛心里不得勁,若是他與旁人都學得一樣,想要在阿哥面前拔頭籌太難了。
……
弘暉整日忙于鐵路的修建,這份差事不僅工作量極大,而且還極其重要,尤其是在監工方面,不能出一點差池,若不然將來通車的時候就是大事故,故而弘暉幾乎是整日忙在府外,就連烏智與德伍都被他調出來一起忙活起來,幾乎是腳不沾地,更別提回王府,差不多都是在工地附近扎營過夜。
當初弘暉在規劃好鐵路路線后,將整條鐵路劃分了好幾個路段,等到開工時是幾條路段同時開工,這樣效率最快,而且如今的工人主要都是受雇的民力,大多數都是附近村莊上的百姓,這些人吃苦耐來,朝廷給出的工錢多,弘暉給安排的伙食更是油水充足,眾人都是鉚足了勁,齊心協力地開工造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