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縣的縣丞是個長得十分干瘦的老頭,林遠志帶著辛勇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坐在長條案幾后面翻閱著一卷竹簡。
辛勇看到縣丞手中的竹簡,心里就又涼了半截。
辛勇雖然沒有辛芷懂得多,但是他好歹也是小學畢業,知道紙張是東漢時期經過蔡倫改進后才有的。
縣丞手里拿的是竹簡,說明這個世界紙張可能還沒有出現,或者出現了但是卻不常見,那這個世界的生產力可能十分的低下。
他們以后要在這樣一個世界里生活,那日子想來也不會有多方便。
老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這話確實不假,有林遠志幫著說話,辛家立戶的事情進行得特別的順利。
聽說辛勇一家是山民,縣丞還大力贊揚了一番。
常縣多山,祖輩都住在深山,靠打獵為生的人也多少。
這些人住在山里,有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大山,縣里有什么事情也通知不到他們,收稅也找不到人。
常縣人口兩萬多人,每次收稅縣衙的衙役鞋都要跑爛兩雙,誰也沒有時間為了那么一兩、半兩的稅款跑深山里去催繳。
像辛勇這種主動來衙門立戶的山民實在是太少了。
只要在衙門立了戶,往后的稅款不說,前幾年落下的各種稅款總歸是要補繳一部分的。
辛家報上來的是五個人,四個婦孺,辛勇一個壯年,按照規定,像辛家這種家里只有一個男人的是不用服勞役的,所以辛家人只用補繳一點人頭稅。
縣丞買林遠志的面子,讓辛勇只用補繳十兩銀子,辛家五口人,一人補繳二兩銀子的人頭稅,銀子交夠就能拿到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路引了。
聽說要交錢了,辛勇連忙問道“大人,小人沒有銀子,不知道可不可以用黃金抵”
辛勇這話一出,縣城和林遠志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不是他們大驚小怪,實在時下的平民,平常接觸的都是銅板,連碎銀子都不常見,很多窮苦人活了一輩子都沒見過黃金長什么樣子,辛勇作為一個山民,在他們的想象中,合該是窮苦潦倒才是,誰能想到他竟然還有黃金呢
林遠志垂著眼簾想叔父的這個熟人,絕對不是普通的山民。
辛勇從衣服暗兜里往外掏金條的時候,心里也是懸著的。
也是先前辛勇沒想到自家立戶還要補繳這么大一筆人頭稅,早知道他就把另一塊金條也帶上了。
他不了解這個世界的物價,也不知道自己的這根金條到底值多少錢,要是金條的價值不夠,也不知道這縣丞愿不愿意多給他一點時間籌錢。
辛勇把金條輕輕的放在案幾上,輕聲解釋道“大人,我下山的時候身上就只帶著這么一根金條,原本是打算采買東西的,現在我用這金條抵人頭稅,您看夠嗎要是不夠的話,我下山的時候還帶了一些果子,剩下的銀錢能否等我把果子賣掉后再補上”
看著面前黃燦燦的金塊,縣丞擺了擺手道“別急,容我先稱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