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豫是第一個趕到悅來客棧的人。
收到辛勇的消息后,他會就直接回后院拿銀票了。
雖然他們之前約好了下次交易,不過當時辛家人并沒有給他一個準確的交易時間。
上次辛勇說家里還有十幾瓶酒,李和豫當時是直接夸下海口了,說這酒辛家人有多少他都要了。
然而等真的事情逼到眼前了,李和豫就犯難了。
上次他花了將近五千兩買下了三瓶酒以及一個空酒瓶,當時他預想的是,三瓶酒,一瓶給自己父親,一瓶給岳家,然后他自己再留一瓶。
雖然李和豫的算盤打得很好,可是買了那三瓶酒后,其實他手里就沒什么多少銀子了。
買下酒的第二天,李和豫就讓妻子劉氏帶著酒回昌都了。
常縣離昌都七八百里的路程,就是一直走水路,路上也得耽擱七八天。
這幾瓶就花掉了李和豫大半的家底,加上這酒的包裝又是珍貴易碎的琉璃瓶,他可不放心讓驛站送,交給隨從他也不放心。
李和豫自己離不開常縣,身邊最合適去昌都送酒的自己人可不就只剩下妻子劉氏了嘛。
劉氏知道這件事情極其重要,加上她也有一年多的時間沒回去過來,當天晚上收拾好行囊后,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出發了。
三瓶酒,包括那個空酒瓶,全都被劉氏帶走了。
李和豫本來想給自己留一瓶酒的,不過他轉念一想,反正辛家人之后還要賣酒給他,而且那可不是兩三瓶,而是十幾瓶,到時候他想留幾瓶留幾瓶,這次的幾瓶酒還是都拿到昌都去換成銀子吧。
作為富貴人家的公子,一想到家里只剩下一點銀子了,他心里就極其的沒有安全感。
不過劉氏知道丈夫還要向辛家人買酒,只靠家里剩下的那點銀子肯定是不成的,所以走的時候她還把自己的私房全都拿出來了。
劉氏的私房就是她的嫁妝和陪嫁的鋪子和莊子這些年的進項,這是她的嫁妝,婚后也是自己分開管的。。
劉氏娘家雖然是劉皇后的親戚,但是已經是隔了好幾房的遠親,家里的情況放在昌都只能算是一般。
劉氏成親的時候娘家陪嫁了一個鋪子,一個莊子,也給了些壓箱底的銀子,攢了這么多年了,勉強也能湊個五千兩。
這次出門,劉氏把自己的私房銀子全都給了丈夫,自己帶了幾十兩碎銀子和一百兩的銀票應急,沒辦法,上次買酒,家里的現銀都給辛家人了,現在家里除了銀票,就只剩下幾十兩零散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