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錢,災民們都咬著牙堅持著,真正拋家棄業去逃荒的人屈指可數。
洪水剛過的時候,大家確實扎緊褲腰帶,過了幾天苦日子,不過李和豫很快就組織縣衙的衙役去周邊那些沒有遭災,或者受災情況不嚴重的村鎮購糧,最后也是買了幾千斗糧食回來應急的。
那時候縣城里賣的糧食比往常貴了一半,大家心里都有怨言,可是人活著就要吃飯,不可能糧食漲價了就不吃飯了,所以大家多多少少都買了一些糧食回家。
等那些糧食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好聽的賑災銀子和糧食又送到了,算是暫時安撫好了豐昌府的災民。
可是朝廷給的銀子和糧食也花不了多久,這才一個多月,好多人家里就已經沒有存糧了。
林老爹家里的情況稍微要好一點,當時他們賣掉了辛勇給的銀手鐲,屯了幾十斤糧食,所以在村里其他人家快要斷炊的時候,林家人每天還能喝上一頓稀粥。
家里的幾個孩子平常再上山摘點野菜,掏點鳥蛋什么的,暫時倒也餓不死人。
洪災過去兩個多月了,縣里的糧店已經從其他地方調了糧食過來,現在糧食的價格比剛遭災的時候倒是便宜了不少,但是大家手里已經沒有銀錢買糧食了。
尤其是前幾天縣衙還出了告示,豐昌府的府尹竟然貪墨了十多萬兩賑災銀子。
這個消息一出來,群情激奮的災民差點沖進大牢把府尹給生撕了。
要不是府尹貪了這么多賑災銀子,這次大家肯定能夠分到更多的銀子和糧食,稍微換算一下,府尹這貪的何止是十幾萬兩賑災銀子,而是幾萬災民的救命錢啊。
按理說府尹落了網,家也被抄了,他之前貪掉的銀錢應該補發給災民才是,可是縣衙說昌都的皇帝下了旨意,收繳的銀錢全都要收歸到國庫,災民們一分銀子都拿不到。
據傳出來的消息所說,這筆銀子歸于國庫的用處的理由更是可笑,良帝覺得昌都炎熱,所以要在江南大興土木,修建一座行宮避暑。
想到家里的僅剩不多的存糧,林老爹不由得長嘆了一口氣“附近幾個村子的人都在東山上挖野菜,山里的野菜都已經挖的差不多了,之前大家雖然已經在地里補種了一些糧食,但是還要一個多月才能成熟,這幾天已經有人上山剝樹皮充饑了,再這樣下去,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呢。”
荒年餓死人這種事情,田冬秀她們那一輩的人經歷過,辛勇和陳曼卻是沒有見過的。
林老爹說完后,他們都不由得沉默了起來。
陳曼在現代習慣了天災人禍時受國家庇護,當即不理解的問道“那現在這種情況,朝廷就不管了”
這就是封建社會,當權者為了自己享樂,能夠置幾萬人的生命如草芥
這要是在現代,這樣的領袖早就被趕下臺了。
林老爹無奈且怨憤的說道“我們這些人命都賤,那些不知人間疾苦的貴人們才不會管我們的死活呢。”
想到剛才的在村子里見到的小孩子,陳曼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
他們雖然沒有多少能力,但是手里還有點銀子,雖然對于整個豐昌府來說自家那點銀子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幫助一下東山村和附近幾個村子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怎么幫這是個問題,他們總不能直接把銀子發給大家,他們都是普通人,那么多銀子要是白白給了出去,心里又有些不樂意。
再說了,家里那些銀子是他們來回幾趟賣了那么多酒才換來的,哪有白白送出去的道理。
陳曼想到他們今天下山要找林老爹商量了的事情,靈光一閃,心里突然就有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