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地和地之間還是有些差距的,有的地肥,不管種什么都比一般的地長得好一些,這種地肯定要多給點銀子。
有的地肥力不夠,就不能以相同的價格租下來了。
雖然租地的價格最后也要看村民們的意見,不過按照辛勇和陳曼的預想,肥沃一些的土地他們可以出二兩銀子租,中等的田地一兩半,實在貧瘠的地就一兩銀子。
貧瘠的地種不了辣椒和玉米,用來種點南瓜和蘿卜青菜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價格是辛勇他們想要接濟災民們才給出的高價。
按照林老爹說的,普通的土地種一茬能產兩百多斤糧食,上好的田,由最好的莊稼人侍弄,一茬的產量也不會超過四百斤。
年景正常的情況下,一斤精米能賣到十五文錢左右,把產量算到最高,四百斤,那一畝地的出產也就是六兩銀子。
辛勇只打算種一茬辣椒和玉米,也就是只租今年下半年的地,明年開春村民們還是可以種糧食的。
一畝上田半年租金就二兩銀子,這就相當于往年三分之一的收益,更別說一般情況下,一畝地畝產只能達到兩、三百斤,四百斤幾乎是不可能存在。
只用把地租出去半年,就能得到二兩銀子,自家還不用出力,這樣的事情,只要村民們稍微會思考,就不可能會拒絕這樣的好事情。
辛勇和陳曼都覺得這價格沒問題,暫時就這樣定下了。
再一個他們平常住在山里,地里種的玉米和辣椒肯定不能自己受著,所以只能讓村民們幫著澆水、施肥和除草,當然了,他們也不會讓大家白干,到時候他們可以酌情多給一點銀錢,
簡單來說,辛勇和陳曼不是田冬秀和鄭清芬,不喜歡種地,他們只想花錢把地租下來,然后就不想管其他的事情了,就想等著三個月之后收辣椒和玉米,為此他們愿意多給點銀子,就是不想自己出力侍弄莊稼,再說了,幾百畝地,他們想管也管不過來。
辣椒和玉米在這個世界都是稀罕東西,辛勇相信收獲的時候自己一定會從中得到比租地更高的利潤,玉米和辣椒收上來了以后,不管是作為種子賣出去,還是制作成副產品再銷售,都是能夠賺錢的。
在現代種地是富不起來的,就拿玉米來說把,在現代種一畝地的玉米,最后除掉肥料成本,最后能掙個七八百塊就算是不錯的了,在古代卻不一樣,古代人的有錢人,除了投資店鋪外,就是瘋狂的囤地,囤地,再囤地,古代不安生,隨便一場天災人禍都能把人折騰死,所以大家都堅信,只有手里有地有糧才是硬道理。
辛勇種的又是這個世界沒有的糧食,想不賺錢都不可能。
辛勇和陳曼趕到縣衙的時候,李和豫正好在縣衙,最近災民們的情緒逐漸崩潰,他作為縣令,要考慮的事情也很多。
李和豫是個好官,大家沒有錢糧,他這段時間也在想辦法解決,作為縣令,他深知要是災民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暴動起來有多可怕,前年晉西大旱,官員不作為,難民們可是聚起來沖進了府衙,上到府尹,下到府衙養的兩只看門狗,都被那群被逼急了眼的災民剁掉了腦袋的。
李和豫還年輕,可不想落到那個地步。
可是朝廷不給銀子,李和豫也沒有辦法,他手里雖然有一萬多兩銀子,但那不是他自己的銀子,而是欠辛家人的買酒錢。
李和豫已經叫隨從烏長帶了衙役和兩瓶酒走水路去隔壁的寧安府買糧了,上次萬壽節太子送上的一瓶酒可謂是引起了轟動,眼下整個天華國都傳遍了,大家都在打聽這酒到底是從何處出來的,有些不差錢的世家甚至放出話來,愿意以萬兩黃金的價格求購一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