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點銀子哪夠建粥棚的,常縣有上萬名災民,靠那幾百上千兩銀子,只夠災民們喝上一天的粥。
最后一千多兩銀子李和豫全部發給那些被洪水沖垮了屋子的災民們了,銀子花完后,那些富商怕他再找上門,一些閉門不出,還有的干脆收拾細軟去府城了。
跑去府城的富商也不是以后就在府城發展了,只是想避一避李和豫這個整天追著自己要銀子的縣令,等災情穩定了再回常縣。
辛家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既有錢,又不吝嗇于幫助災民,雖然他們沒有直接給災民發銀子,但是用高價租下了他們的地,也算是給了大家一條活路了。
李和豫一臉贊許的拍了拍辛勇的肩膀,道“辛勇既是一心想要救助災民,契書的事情愚弟自然會替你辦妥帖,你就放心吧。”
夸獎的話誰都喜歡,但是李和豫明顯誤會了自己租地這件事情的目的,他覺得自己有必要解釋一下“租地雖然是辛某想要救助災民才決定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也不是沒有私心的。”
“我先祖以前出海的時候,也從海外帶回了一些果樹和糧食,這些年我們也一直有種植這些糧食,不過大人您也知道,往常我們住在山里,山里能種植的土地并不多,所以這糧食一直也沒能大規模的種植起來。”
“這次因為洪災,老鄉們好多土地都空著,我就想著把他們的地租下來種這些糧食,我這么做也是為了賺點銀子,倒也沒您說的那么無私。”
辛勇在心里琢磨著無私奉獻這樣的人設一旦立了起來,以后再有什么事情李和豫還不得立馬想到他們,這可不行,他寧愿自己在李和豫心里的形象不要那么好,也不愿意以后再去面對那些未知的麻煩事。
聽辛勇說完,李和豫也來了興趣,他好奇的問道“海外的糧食,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這海外的美酒格外可口,海外的瓜果也特別的美味,不知道這海外的糧食,是不是也同樣的不同凡響。
沒想到李和豫會問起這個,辛勇求救般的看了妻子一眼,然而陳曼和劉氏正商量著要用那兩塊絲緞做什么樣的衣裳,根本沒有注意到他這邊,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說:“特殊之處倒也沒什么特殊之處,硬要說的話,就是產量要高一點”
之前辛芷為了嚇住家里這幾個蠢蠢欲動的人,沒少給他們念叨什么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爛這樣的話,弄得辛勇現在一往外面拿那些不屬于這個世界的東西時,心里就十分的忐忑,生怕會因此惹上什么禍端。
自家的那些糧食自然是好的,種種好處辛勇都沒敢細說,只能含糊的說了一下產量高。
畢竟等以后玉米種到地里了,那產量是瞞不住人的,他現在先照實說了,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聽說這海外的糧食產量高后,李和豫就激動了起來,他緊緊的抓緊了辛勇的手“產量高能有多高是怎么個高法”
李和豫作為父母官,并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知道土地的出產對農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普通百姓一家大小,一年到頭除了貓冬的時候都泡在地里,就是為了地里的糧食能多出息個十斤八斤的。
毫不夸張的說,糧食就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要是民眾常年吃不飽,穿不暖,那那個國家也快走向覆滅了。
這次辛勇準備種玉米,李和豫問到糧食的產量,他也拿不出具體的數值,只能給出個大致的范圍“這個我也沒有統計過,畝產大概一千斤左右”
辛勇記得以前老媽稍微年輕一點的時候,種一畝地的玉米,最少都能收上來六、七百公斤的玉米,所以他說一千斤,算是取了一個很保險的數值了。
李和豫激動都快瘋了,他直直的盯著辛勇的眼睛,不敢置信的再次確認到“此話當真你這糧食的畝產真的能夠達到一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