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運酒下山的時候,辛勇琢磨著要順便去找李和豫問問,看看常縣周邊有沒有莊子出售,要是有的話,他準備先買一個莊子。
辛家手里握著一萬兩銀票、二百兩黃金,零零散散的還能湊個三五幾百兩的銀子。
這黃金和現銀他們是不準備動了,用一個大陶罐裝了,埋在小樓后的墻根下。
剩下這一萬多兩銀票,陳曼想盡量換成實打實的東西。
之前辛家人是沒有關注過常縣置產的行情,也不知道買一個莊子要多少錢,不過天華國物價不算高,一個莊子小一點的幾十畝地,大一點的也就幾百畝地,想來也不會貴到哪里去。
陳曼已經盤算好了,等買了莊子后,他們就把山上的羊啦、雞啦,魚蝦什么的,全都弄到莊子上去養,免得每次他們下山的時候還得留人在山上伺候那些畜生的吃喝。
到時候山上就剩下果園和種了紅薯和土豆的地,到時候他們農忙的時候上山把莊稼種地里,再時不時的回來除除草、施施肥就行了,也不用再特意留人在山上守著了。
不過這一片山坳算是辛家人的根據地,放棄是不可能放棄了,要是以后山下亂了起來,這片山坳就是他們一家最后的退路,還是得好好的維護著,就農家樂附近的地,放著兩個月不管,保管地里的草就能長得比莊稼還高。
田冬秀和鄭清芬都已經計劃好了,等地里的紅薯和土豆收上來了,那空出來的地就種油菜。
本來辛家是沒有油菜種子的,說起來也是巧了,他們穿越之前,正趕上油菜收獲的時候,田冬秀已經有好些年沒有種油菜了,這幾年都是花錢買現成的油菜籽榨菜籽油吃的。
老年人執拗,堅信自己榨的油比超市買的油香,加上新聞里也說了,這菜籽油的膽固醇含量比其他油低,所以她每年都得買上一、兩百斤菜籽榨油吃。
今年因為兒子和兒媳婦都回村里了,田冬秀還特意多買了一些,足足買了五百斤油菜籽,能榨將近兩百斤油,足夠他們一家人吃的了。
油菜籽作為產油類農作物被大家廣泛種植,全靠它自身那優秀的出油率,理論上來說油菜籽的含油量在百分之四十,不過安沐縣的油坊榨油的機器比較落后,平均來說,三斤油菜籽才能出一斤的菜籽油。
這古代的榨油技術肯定更落后,到時候估計四斤油菜籽都不一定能夠出到一斤油。
這油菜籽是田冬秀在村里買的,人家可不管榨油這一茬,這菜籽買回家后,是要自己運到鎮上的榨油坊去榨油的,辛家人穿越時的那個早上田冬秀還在念叨呢,讓辛勇下午用三輪車把油菜籽拉到油坊去讓油坊的老板收拾了。
結果還沒等到下午,他們就穿越了。
穿越后那事情是一件一件的湊到他們面前,忙著忙著的,田冬秀也就把這茬給忘記了。
這不之前辛芷他們下了山,就田冬秀和鄭清芬兩個人在山上嗎。
兩個都是種了大半輩子地的莊稼人,聊天的時候就聊到地里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