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她是有些想家的,如若不是今日遇到了薛夫人,得知了一些事情,她說不定便收拾行李回去了。
今日聽薛夫人說起孟云月的事情,沈清月還向她打聽過,孟云月可還有家人或是親人在這里,薛夫人搖頭“云月是個孤兒,五歲的時候被孟奶奶撿到,孟奶奶在她成親后不久就去世了”
說著還感嘆“若非云月娘家無人,你那父親又怎敢肆無忌憚地娶第二個夫人”
沈清月想,倘若薛夫人說的是真的,即便她回京城去問父親,父親想必也不會全然與她說實話,還不如留在青川,自己先調查一番。
如此,她便給父親回信,說自己在這里住得很好,晚些時候再回京城,叫父親不要掛念。
京城,沈府。
府中這些日子有些壓抑。
先是老爺與夫人大吵了一架,而后外出游玩的公子回來,又被老爺指著鼻子罵了一頓,說他不求上進,拖累姐姐,而后將他趕到書房繼續讀書了。
府中三位主子的心情都不好,下人們做起活來都戰戰兢兢的。
沈九儒是在那日常氏去太尉府鬧了一通之后,才得知當初女兒離開京城的真正原因。
先前常氏一直說女兒回老家是為了散心,躲避京城的流言蜚語,沈九儒也沒多想。直到那日常氏火冒三丈地從太尉府回來,問她原因她也不說,沈九儒便暗中問了常氏身邊的丫鬟,這才得知,常氏去太尉府,是為了沈清才蔭補名額一事。
原來常氏先前與李太尉的夫人私下里有過協定,只要讓沈清月離開京城,李夫人便勸李太尉舉薦沈清才做官
難怪自女兒離開京城后,常氏對于兒子的功課就放松許多,還時常讓他出門游玩,以至于兒子逐漸懈怠起來。
原因竟是出自這里常
氏為了兒子能入仕途,竟然將女兒趕回了老家。
沈九儒為此大發雷霆,常氏卻不覺得自己有錯“我不僅是為了兒子,也是為了你,你先前在官場上受到的那些為難,不也是在清月走后就消失了嗎”
“就算清月不走,那些事情我也能應付得來,哪里輪得到你來自作主張”沈九儒斥責她,“倒是你,怎能與那李夫人做這樣的交易清月和離一事,本就是他們太尉府欺人在先,你怎能為了區區一個蔭補的名額,連顏面都不顧了”
“區區一個蔭補的名額”常氏冷聲笑說道,“夫君你看不上這名額,可這名額卻能叫咱們兒子不用參加科考也能做官,你難道看不到兒子讀書讀得有多苦嗎他若再考不上,你的顏面又往哪兒擱”
“考不上就再考,天賦極佳的人能有幾個清才縱然平庸了些,但只要肯下功夫,日后也能中個進士,你又何必急于這一時”
“我怎的不急他都及冠了,早就到了說親的年紀,他既無功名傍身,又無一官半職,如何能相到那些高門貴家的女兒。”常氏辯解道,“再說,我只是叫清月回老家,又不是什么過分的事情,她為了弟弟的前途,難道連這點委屈都不能受嗎”
“她受的委屈還少”沈九儒忿然變色,“依我看,你根本就沒有把清月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既然如此,你當初又何必將她從云月的手中搶過來”
“你還敢提那個女人”常氏一聽到“云月”這兩個字,滯怒不已,“你一向偏心清月,不就是一直忘不了那個女人嗎你莫不是忘了,當初是你隱瞞自己已經娶妻生子的事情,向我爹求娶了我,我才愿意嫁給你的。若我早知你已娶妻生子,是斷然不會嫁給你的。我若不嫁給你,我爹也不會推薦你做凌州知州,你也不會有今日的飛黃騰達”
“住嘴”沈九儒最是厭惡她提及這段往事,因為他打從心底不愿意承認,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是靠犧牲自己心愛的女人換來的。
常氏見自己戳中他的痛楚,偏不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