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屹與嘉和的事情,太后有意壓下來,后宮里知道的人并不多,皇帝時也不知此事。李貴妃救甥心切,不顧太后的壓制,將此事稟明了皇帝。
“陛下,我那外甥絕非孟浪唐突之人,也絕對不會冒犯嘉和公主。此番進宮,全然是為了嘉和公主生病才逗留在這里的。若是他對嘉和公主真的生了什么不好的心思,當初又何必拒婚呢”李貴妃同皇帝解釋番后,又將李君屹同她說的話也帶給了他,“君屹說,那飯菜非他所做,酒亦非他所備,至于何故飲了幾杯酒就發生了這種事情,陛下您自會明白”
皇帝先前就很欣賞李君屹,前些日子他因抗旨拒婚埋沒了自己的前途,皇帝還曾怒其不爭過,如今忽然發生這樣的事情,李君屹又將話說得隱晦,確實耐人尋味了些。
皇帝派心腹之人去調查這件事,這件事情很是經不得細查,皇帝便也很快得知,是嘉和準備了酒和飯菜,邀李君屹前去的。
這件事關乎皇室的名聲,難怪李君屹不肯將話說得太明白。
皇帝親自去見太后,讓她將李君屹放出來。
太后不肯“李君屹犯下這種過錯,哀家豈能放過他”
“母后執掌后宮多年,怎會被這樣漏洞百出的事情騙了過去”皇帝問她,“朕知母后想壓下此事,保住嘉和的名聲。可李君屹畢竟是李太尉的兒子,他若計較起來,朕又怎么同他交代”
“是不是李貴妃同你編排了什么”太后仍不愿承認是嘉和的錯,“李君屹是她的外甥,她自然向著自己外甥說話。可嘉和是你的親侄女兒啊,她父母去世得早,五歲就來了皇宮,你也是把她當成女兒般對待的,你怎能不向著自己人呢”
“朕便是因為向著她,才叫母親趕緊將李君屹放了,從此息事寧人。”皇帝說道,“李貴妃沒有在朕的面前說什么編排的話,李君屹亦是什么都沒說。他們既無意將事情鬧大,母后又何必蒙蔽雙眼,執意將過錯推到他的身上。若是真的將人逼急了,傳出什
么有損皇室清譽的丑聞來,豈不是得不償失”
太后已經知道了李貴妃去見李君屹的事情,原以為李君屹定是同李貴妃說了什么,李貴妃才去求的皇帝,沒想到他竟什么都沒說。
太后將信將疑地又問了句“李君屹他真的什么都沒說”
皇帝凜聲道“沒說。”
“他既沒說,那便當做醉酒后的場誤會,”太后松了口氣,“哀家這便叫人將他放了。”
“還有嘉和那邊,”皇帝板著臉道,“朕知當初讓她去襄國和親是委屈了她,母后嬌慣她朕也能理解。只是母后日后需得好好開解她,莫叫她因情生癲,再做什么荒唐的事情來”
“知道了。”太后將皇帝不悅,縱然心中想為嘉和開脫幾句,也不好現在開口,便無奈道,“嘉和那邊,哀家會好好說說她的。”
李君屹很快被放了出來,送至太醫院仔細醫治后,才送回了太尉府。
李君屹此番遭受這無妄之災,為了防止李太尉深究此事,皇帝還允諾給李君屹官復原職,待他傷好之后,可以回太常寺繼續任職。
李君屹傷剛好了些的時候,去宮中面見圣上,叩謝圣恩之際,向圣上提出,自己想去外地做官,歷練番。
皇帝本也有意調他去外地幾年,與嘉和分離段時間,免得再生出什么是非來。如今見他主動提出,自然口答應。
“寧州缺位知州,凌州缺位通判,你意下如何”皇帝問他。
李君屹在聽到“凌州”二字的時候,眉心微動,恭敬地答復圣上“陛下,微臣想去凌州。”
知州與通判官階接近,通判雖稍低些,卻也有監督知州之權。
皇帝點頭道“朕允了,你身體恢復之后,便可啟程去凌州任職。”
“多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