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的改革開始的時候波瀾不斷,朝中反對的聲音不絕,甚至一度彈劾蘇鳳章的奏折堆滿了小皇帝的案頭。
只可惜如今真正處理政事的是誠親王,這位王爺一本本翻過去,只留下一個個知道了,隨后便堆在那邊積灰,這些大人注定是得不到反饋。
即使是蘇鳳章,一開始采取這般穩妥并且層層遞進的改革方式,也是怕過于激進導致失敗,最后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還會害死其他人。
可等吏治改革開始,蘇鳳章之前做下的多方準備,竟有一些沒能用上,事實上,這一次吏治改革的反抗力度比他們預料的都要更小一些。
蘇鳳章驚訝過后,忍不住暗地里查探了一番,生怕是這些積蓄的勢力搗鼓著更大的陰謀,結果查來探去,最后得出的結論還是,背后的咒罵不少,陰謀卻沒有。
仔細一想,蘇鳳章卻有些明白過來,這次看似順風順水,其實卻是多年積累下來的結果。
太上皇后期,朝廷經過了三番五次的清理,每一次都有大量的官員落馬,并且距離的時間極短,在這個過程中,誠親王和榮親王不停的在安插自己的人手。
等到新帝登基,朝中文武百官多是他們的人,即使有不同的聲音也起不了大作用。
能夠入朝為官的哪一個都不是傻子,眼看誠親王鐵了心要改革吏治,他們也不會直接上來硬碰硬,誰家的腦袋也值錢啊。
更甚者,如今的改革方向也不是那么激進,雖說侵害了一些利益,但也不是難以接受,畢竟□□時期的嚴苛還歷歷在目,相比起來反倒是好接受一些。
倒是在云太后,小皇帝,云家面前說道是非的人不少,可云騫旗幟鮮明的站在了蘇鳳章這邊,讓人大跌眼鏡的同時,心底生出一股畏懼來。
蘇鳳章的意思,就是誠親王的意思,而誠親王的意思,就代表著小皇帝的意思,如今云太后和云家都支持了,難道他們要指望李太后嗎。
瞧著李太后在云太后身后亦步亦趨,言聽計從的模樣,就知道這是行不通的。
倒是有人想勸說榮親王出面,□□親王從宮中回去之后便再一次病倒了,連他的女婿熙郡王上門都避而不見,其他人更是見不著了。
雙方力量差距太大,以至于這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不得不暫時壓制下來,等待機會。
他們不知道的是,等這一場變革開始進行,他們等待的機會只會離得越來越遠,蘇鳳章在其中埋下的伏筆,等幾年之后才會展現出來。
等到那個時候,他們再想要反對已經來不及了,溫水煮青蛙不外乎如此。
吏治十則傳遍大周,比起朝中議論紛紛褒貶不一,民間卻多是稱頌,老百姓顯然不關心官員會不會被裁減,自己得到了好處才是真真切切的。
至于那些被裁減下來的人,自己做的不好,不被人人唾罵就是幸運,更別提其他了。
蘇鳳章并未將事情做絕,除非是犯事兒的,其他人即使被裁減也并不是取締了功名,只要考核符合標準,依舊可以入朝為官,只是相比起來嚴格了一些。
為了做好這件事,他手中掌控的暗衛散布大周,時時刻刻的盯著,以免地方與中央信息差導致最后的失敗。
吏治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太上皇的身體卻終于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