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明聽得奇怪,問道“買什么書”
前頭的人見他懵頭懵腦,一問三不知的,只覺得全不是一路人,更是懶得回答了,轉頭去跟其余同窗去說話。
倒是左右得過朱逢明好處的人湊得上來,好聲好氣同他解釋道“前兩日京城各大書鋪出了一部杜工部集,據傳里頭有許多詩作補遺,各處書院都得了消息,咱們這里也有所耳聞,本來大家還在觀望,誰知方才竇先生上課,正好說起此書,拿了當中幾首來做賞評,果然美輪美奐,除卻本尊,誰人能寫出這樣好的詩文,只是課才上到一半,忽然外頭來了人,說給他搶的書到了,竇先生便課也不上,連忙出去迎書了”
朱逢明雖然書讀得差,也知道杜工部在大魏文士心中地位,便又問道“這同沈家的女兒又有什么關系”
“這書就是沈氏女獻出來的說是為其父沈輕云祈福,為其外祖父母、母親一脈積德,特把家中藏書給了宣縣衙門公使庫去刻印。”
那人說到此處,面上盡是欽佩之色,道“她那親娘果然不愧是馮老相公的獨女只是紅顏薄命,誰料得竟是死于賊人之手,巾幗不讓須眉,不知要愧煞天下間多少男子”
又把那書后沈念禾的自白轉述了一遍,最后道“這沈家女兒也是個妙人,聽聞她給宣縣公使庫印刻家中藏書,發賣這許多杜工部集,所得銀錢一為籌措翔慶士卒糧餉,二為平定雅州之亂”
言語中把沈念禾從頭到腳夸了一遍。
朱逢明嘴巴大張。
那人又問道“逢明,你家不是同那沈家女兒乃是外家親能不能走點關系,同她討一部來的外頭炒到七八十貫一部都買不到貨,而今間間書鋪都已經售罄,每日都要一早去排隊都未必能買到,你這里如果能走得動關系,咱們便是多給點銀錢也好啊”
朱逢明旁的全沒有聽進去,只有一樁事情在腦子里來來回回不停轉。
原來爹不是哄他騙他,那沈念禾雖是個孤女,哪怕果真貌同無鹽,也很值得娶回來晾著。
即便沒有馮家那一處宅子,老馮蕉夫婦兩人的各樣房契地契,鋪面田畝,光是他們家里藏的那些古書、古畫、古董、古物,隨便拿得一樣出來,便能供他開銷一陣子了
眼下只是印書,一部能賣三十貫,據聞一轉手,炒賣到七八十貫都有傻子肯出錢去收,如果印個三千部,少說就能得十萬貫錢
而此時此刻,除了她自己,誰都不知道沈家暗地里究竟還藏有多少東西
簡直是棵搖錢發財樹啊
怎么才好弄她回來呢
西大街,劉家書鋪。
眼見就要到得開門的時辰,兩個伙計卻是躲在門后按著門閂不敢動。
一人透過門縫往外看,見得門外雪地里長長的隊伍,一時手都有點發抖,轉頭小聲問道“掌柜的回來了沒”
另一人回頭望里頭瞅了一眼,搖頭道“沒聽得什么動靜,不過按著時辰,怎么說也應該回來了才是。”
沒等到抓主意的,二人都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