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知發生了什么,沈念禾索性披上衣服爬將起來,等到匆匆收拾一回,正要出去找門房問話,才推開門沒多遠,卻見鄭氏站在內院門口,手里提一個燈籠,遙遙望著遠處、
仿佛是聽到了后頭動靜,她慢慢轉身過來,見是沈念禾還微笑道“年紀輕輕的,怎么睡眠這么淺是不是你三哥吵到你了”
又道“回去睡吧,沒什么事是來了兩個內侍官,說是宮中有旨,召你三哥過去。”
只過了一夜而已,鄭氏表面上已經恢復了正常,似乎前一天什么都沒有發生似的。
沈念禾不好多問,只得幫著將門掩了,又伸手接過鄭氏手中的燈籠,也做一副如無其事的樣子,問道“嬸娘早間幾時醒來的餓不餓咱們早上吃酒釀丸子好不好”
鄭氏此時其實人在心不在,耳朵雖然聽到了沈念禾在說話,其實心中半點沒有分辨出來那話語里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含糊應了兩聲,忍不住又轉頭去看門口,好似在等什么東西回來一般。
沈念禾陪她回了房,因知道此時說什么都是多余,索性也不停留,等見得鄭氏重新上床歇息了,這才退得出去。
此時天色不早不晚,她便不再多睡,先著人去按著鄭氏的口味多多買些早食回來,又進得書房,對著昨日天子送來的那一堆書,從里頭翻翻撿撿,尋出幾本自己找的冊子來。
沈念禾翻了半日書,又打鈴叫來一人,取了裴繼安的帖子給他,又在后頭添了一封信,吩咐道“拿官人的帖子去一趟國子學上舍,找常與郭二公子來的那一個鄧公子,把帖子同信一起給他,只說是官人請他幫忙。”
生意人不管到了哪里,都是不肯空手而歸的,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旁人身上。
沈念禾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尋沈輕云下落,自然不可能單靠大魏同去的這一行人且不管這雪蓮到底存不存在,眾人都會竭力去找。
不過沒有人,有錢也能辦成事。
自前朝始,中原就慢慢對西邊淡漠起來,沈念禾去高昌時還聽當地人說過,一二百年前,中原去的商隊絡繹不絕,通商頻密,可到了前朝,即便是旺盛時節,也不足往年十一,到得現在,細數邊關送來的奏報,縱然其中或有錯漏,可哪怕把今朝的數目翻上數倍,也不及從前一半。
沈念禾記得自己在宣縣翻看邸報時見得去歲黃頭回紇遣使來朝,就曾求過開邊境榷場,又求周弘殷賜瓷器、茶葉、字畫、銅鏡,又請賜經書若干,還說上朝物什,在回紇千金難求。
這話里頭自然有許多奉承的意思,另還不知有多少夸大,不過多少能體現出只要能從大魏帶東西出去,就不愁西邊沒有人買。
屆時只要拿東西來收消息,不用自己打探,只要價錢開得夠高,沈輕云還活著,自然會有人主動上門來送信,比起旁的方法要事半功倍。
果然才等到下午,國子學里就傳了信出來。
那鄧公子從前時常跟著郭向北一同來裴家向裴繼安請教文章事,只討不還,其中心中十分不安,只是實在舍不得裴繼安指點,只好硬著頭皮、厚著臉皮也要上,今次難得見得裴繼安的帖子,說有事情相求,拆開一看,不過是托他去國子學的書樓里頭翻查一些書冊,核對或者摘抄一些內容。
雖說要對照的東西并不少,可找上五六個同窗,用了不到兩個時辰就找齊了,那鄧公子有心想要表現,叫人快馬送得過來,還十分內疚地附了一份致歉信,說什么本來想要親自送來,只是國子學不能輕易告假出門,又知隔槽坊忙得很,不敢輕易打攪官人云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