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玉京金闕,七寶玄苑,玉皇宮殿,升光明座,與無鞅數眾,宣說靈寶清凈真一不二法門……時諸罪輩,以斯光力,得生十方諸大天宮。”
抱著小黑貓急匆匆的找了一個最近的賓館,急不可耐的關上房門,翻開扉頁,僅僅是看了一個前序,方離就徹底愣住了。
“這……這原來是玄門的內家功法總綱!”
從書中可知,《玉皇功》由《清微天宮神通》《太上大光明經》《天真護持品》等組成,自上古時期流傳下來,乃是集諸天道藏與一身的頂尖功法,堪稱無價之寶。
“這個世界……也會有元始天尊么?”
一邊這門《玉皇功》,方離內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個疑惑。
他思索再三,忽然輕輕一敲腦門——這本玉皇功是從九黎壺合成而來,而九黎壺卻來自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的《高上妙道心印妙經》僅僅是一本材料而已……
博大精深的內功心法還在其次,最關鍵的是,方離第一次知道了功法修煉的層次。
第一重靈光筑基,講究的是天人合一,以神馭氣,只要是有些天賦,就能以此感應靈氣,奠定靈光初始。在這一重境界,能化五行元氣為己用,內氣外放,足可摧金破石!
到了靈光巔峰之時,入定的時候雜念紛涌而來,這個時候就要擯除一切雜念,以堅定不移的決心,踏入第二重明道問心的境界。《玉皇功》提到“息息歸元海,氣足神自裕”,正是說明要能夠在龐大的元氣之海中抽絲剝繭,做到每一息都能控制自如。凡是在這一重境界的大能之人,五行真氣收發于心,運轉如意,或攻或防,均是威力無比。
到了第三重,則又是一個層次。生、老、病、死是為生命之苦;成、住、壞、空是為永恒之劫。這一重境界名為覺成通靈之境,重在“自覺、覺他、覺行”,在徘徊生死之間所產生的無上感悟,以無比的恒心和意志,造就面對生死間大恐怖時的大無畏、大勇氣、大恒心,便可以踏破生死無妄之門!
武修者練到這個境界,一切五行真氣鋒芒均被挫去,畢生功力已可完全收發自如,不到運用時,絕不會有一絲外泄,與自身結成一體,任何外力都不能將之動搖。
大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初階釋名、中階辨體、高階明宗。到了這一步,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舉手投足之間便可順應天道,真氣生生不息,神魂不滅,再也沒有“內力不足”這個說法。
這便是書中提到的最高境界——大藏神機。
在這本書的最后,卻突兀的寫著這樣一段話。
“天地變遷,我自不朽;大道崩滅,我亦不朽;大千不滅,我即不朽!此等歸元之境,上溯太古洪荒時代,僅有寥寥數人矣!”
方離愣了一下,又把書冊翻到前面,仔細看了半晌,只覺這一段話與上文毫無關聯,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從字面意思來看,似乎在說大藏神機之上,還有一個叫做“歸元之境”的層次,到了這一步,連天地變遷、大道崩滅都不能影響到自身。
這是何等的偉岸!
他突然心中一動,想起了這本書的第一句話“爾時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混元大羅金仙,六位太上無極混元教主之一。
方離猛然想到了什么,急忙翻到扉頁,看清了這本《玉皇經》的作者——張百忍!
他足足癡呆了半個小時,才忍不住從嘴里冒出一句口頭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