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諸多嬪妃,康熙跟誰告別殷陶不得而知,但依著舊例,康熙臨行之前必當是要過來寧壽宮向太后辭行。
母子兩個雖說沒有血緣關系,但這么多年下來也相處出了感情。況且就一個皇帝而言,康熙對她這個太后實在算是不錯,起碼比當年順治皇帝在位時候好上太多了。
太后拉著康熙的手坐了下來“皇上在外征戰,可一定要保重自身,皇帝的安好才是萬民福祉,這次御駕親征也是為民而戰,相信長生天一定會保佑皇帝平安歸來。”
殷陶陪在太后身邊,對著康熙堅定道:“兒臣相信,皇阿瑪此去必當一切順遂,旗開得勝,叫那噶爾丹再也不能來犯我朝疆土。”
畢竟歷史上就是這么回事,康熙曾經三次親征準噶爾最終獲得全面勝利,清軍大勝的同時,康熙的老對頭噶爾丹也在逃離的路上亡故。
看殷陶說得如此信誓旦旦,康熙心里頭高興。
其他人也都沒少對他說這個話,但就像太后這樣,話里面或多或少都是祝福,說勝利也不過是一種期望,只有殷陶說得最是肯定、最是信誓旦旦,十分篤定他會一定勝利。
康熙實在很喜歡這種感覺,仿佛這次勝利就是天意一樣。
康熙溫柔地摸了摸殷陶的小腦袋:“你乖乖在寧壽宮中,替阿瑪照看好你皇祖母,等阿瑪回來就送你去書房念書。”
康熙離開后,闔宮之人都開始為康熙和大軍祈福。
殷陶看太后和蘇麻喇姑年紀這么大了,還在寶華殿這么熬著,一待一天有時甚至半宿,實在是辛苦,便對著蘇麻喇姑勸慰道:“佛祖和長生天都知道皇祖母和姑姑辛苦,給皇阿瑪祈福祝禱固然重要,保重好自己的身子也同樣重要,否則皇阿瑪好好的回來了,你們卻倒下了,豈不是依然叫皇阿瑪傷心”
蘇麻喇姑看殷陶對祈福一事好像很有些不以為然,無奈道:“知道你是相信阿瑪無事,才會這般平靜。但你作為宮中皇子,即便不信神佛之說,卻也總該要做做樣子。”
蘇麻喇姑見殷陶小大人一般地笑了笑“心誠則靈。”
不日,康熙凱旋回來,戰況也如同殷陶所料想的一般,清軍大捷,康熙得勝而歸。
這原本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整個紫禁城上下都喜氣洋洋,等著康熙和大軍凱旋。但在大軍返朝之時,依然有了不和諧插曲。
為了去迎接皇上的事情,大阿哥和太子又起了齟齬。
去年征戰準噶爾之時,大阿哥作為撫遠大將軍的福全副將出征,自認為在功業和地位上比諸位兄弟高了一等,有心和太子爭個高下。
太子從出生時候就沒受過這份兒閑氣,再加上他之前時候在康熙病重之時遠赴軍營探望,結果因著對康熙病情表現得不夠關心而被康熙攆了回來,原本心中就一直憋著火氣,面對著大阿哥的言語相逼,太子更是寸步不讓,不叫大哥討半分便宜。
太子和大阿哥爭鋒自然不會如尋常潑婦罵街一般吵的人盡皆知,可宮里人的眼睛都盯著這兩個人,哪怕是皮笑肉不笑地咬著牙相互擠兌,在旁人看來也是值得八卦的大事。
殷陶聽完傳聞后捧著書卷搖了搖頭,納蘭明珠都已然顯出頹勢,大阿哥還跳得那么厲害,不是什么好兆頭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