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佯作不滿地對太后道:“皇祖母不關心孫兒了么怎么都不讓我多吃一些”
太后看了一眼發福的五爺,道:“老五你看看你自己,只顧橫著長不顧豎著長了,去年的衣裳今年都穿不上了罷還是少吃一些為宜。”
五爺氣結。
殷陶哈哈大笑,五公主也拿帕子掩著嘴,笑得拿不穩筷子。
太后隨和,關愛小輩,五爺大大咧咧,凡事不計較,蘇麻喇姑時常講一些深宮八卦小故事,大大豐富了殷陶和五公主的腦子,更叫五爺聽得歡喜此去京城一路之上十分和諧,倒比來時更叫人舒心許多。
殷陶倒是沒叫十三記掛太久,就在十三等人回京十余日后,殷陶和五爺也接著回到了紫禁城中。
康熙聽到消息后便來了寧壽宮中,并吩咐梁九功今晚留在太后這邊用膳。
寧壽宮里地界更寬敞,梁九功便安排擺了分食宴用膳。
除了剛剛回宮的五爺和殷陶外,康熙還特意叫上了這次沒有跟著出門的十四、十五和十六阿哥。
十四最是嘴甜,上來就對著太后道“孫兒請皇祖母安,這么多日不見皇祖母,可是叫孫兒好想呢。皇祖母在外一切可好”
太后對著十四慈愛地笑了笑“皇祖母在外一切安好。許久沒見小十四了,快讓祖母看看,這幾日可有長高了”
康熙對著十四笑罵道“沒你在跟前淘氣,你皇祖母還能清凈一些,想來是哪里都好的。”
十四聽了這話,又轉頭對著康熙扮乖起來,妙語連珠逗得康熙直樂。
許是因著十四年紀小又聰明的緣故,殷陶發現,康熙是真的寵愛十四這個小兒子,縱著他在自己跟前沒大沒小。
有康熙和德妃這般慣著十四,難怪慣出了這樣大膽的性子。
殷陶在注意十四的同時,發現一旁的十六阿哥就站在自己不遠處的地方,一直拿天真的大眼睛盯著自己。
殷陶壓低了聲音悄悄問道“十六弟,你為什么這么一直看著我”
難道他臉上有花兒不成
見殷陶壓低了聲音和自己說話,十六也本能地壓低了聲音“額娘說十二哥是最好的人,讓我多跟著十二哥在一處,也好學學十二哥的本事。”
殷陶
不應該啊,他明明走的是低調路線,怎么就如此名聲在外了呢
四月,宗人府查多羅溫郡王延壽、固山貝子袁端、鎮國公明瑞、劉永、門度行為不端,行折上奏康熙。
這幾個宗親平日都不是什么老實角色,有人屬索額圖一系,有人則一直巴著納蘭明珠,考慮到太子和直郡王同兩家的關系,康熙并沒有叫他二人過來,而是召了四爺、八爺過來商議此事。
四爺覺得這事沒什么好商議的,只管按著律例懲辦便是,八旗子弟眾多,文不成武不就的也不在少數,不少人就知道游手好閑吃老本,若是不好好約束,很難成為朝廷棟梁。
而八爺雖然嘴上也說按照法律辦事,但是言語之間還是在拿“仁政”說事,有意無意間給那幾個開脫。
四爺知道八爺同這幾人關系不錯,心里頭卻有些不明白八爺處世的邏輯即便他的額娘良嬪是辛者庫出身,但他好歹也是正經的龍子鳳孫,怎么就連這樣的狗東西還要交好
八爺的想法也簡單,這幾個人畢竟是宗親,平日里交好總是不錯的,自己母家幫不上一點忙,八福晉娘家安王一族比起之前也沒落了不少,他只有在宗親大臣面前顯示出溫厚寬和的一面,才能讓更多的人對他有信心,從而追隨于他。
四爺心里頭老大的不爽,但想著畢竟難得進宮一趟,還是去了永和宮德妃那邊請安。
正巧今日十四也在,正捧著一盞杏仁豆腐和德妃有說有笑。